浣溪沙 · 重九

· 苏轼
霜鬓真堪插拒霜。哀弦危柱作伊凉。暂时流转为风光。 未遣清尊空北海,莫因长笛赋山阳。金钗玉腕泻鹅黄。
拼音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后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注:「和前韵。」 拒霜:傅子立注:「『拒霜』,木芙蓉也。」 哀弦:元延祐本作「衰弦」。 《伊凉》:傅子立注:「唐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乐于堂上。而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凉州》、《伊州》、《甘州》、《熙州》之类是也。然《凉州曲》本开元中西凉州所献。时宁王审音,闻之,且知其后有播迁之祸。」刘尚荣按:「参见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三》。」 流转:傅子立注:「杜子美诗:『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刘尚荣按:「句见《曲江二首(其二)》,见《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九》。」 未遣:元延祐本作「来遣」。 清樽空北海:傅子立注:「汉孔融为北海相,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刘尚荣按:「语见《三国志·卷十二·〈魏书·孔融传〉》裴世期引张璠《汉纪》。又见《艺文类聚·卷七十三·〈杂器物部·樽〉》引《孔融别传》。」 《长笛》赋山阳:傅子立注:「晋向秀少与嵇康、吕安友善,而嵇康后以事被诛,秀乃经旧庐,邻人有善吹笛者,发声寥亮。秀追想曩昔游宴之好,作《思旧赋》,其词曰:『济黄河以汎舟兮,经山阳之旧居。』『长笛』者,若马融《长笛赋》云:『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簻便易持。』簻,竹瓜反,鞭也。」刘尚荣按:「事详见《文选·卷十六·向子期〈思旧赋并序〉》、《文选·卷十八·马季长〈长笛赋并序〉》。」 鹅黄:傅子立注:「『鹅黄』,酒色也。杜子美诗:『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刘尚荣按:「句出《舟前小鹅儿》,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拒霜:木芙蓉花的别称。 哀弦危柱:指悲凄的音乐声。 伊凉:唐曲调名。 流转:流落转徙。

翻译

两鬓如霜的人啊,真的适合插上那木芙蓉花。伴着悲凄的乐声和唐时的曲调。暂时这样流落转徙也是一种风光。不要让那清醇的美酒在北海边空无用处,不要因为那长笛就像向秀作赋思念嵇康那样悲伤。金钗玉腕上泻下如鹅黄般的美酒。

赏析

这首词以重九为题,虽感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但却有着一种别样的豁达与潇洒。上阕写霜鬓插花,听哀弦伊凉,突显一种经历岁月后的别样风情。“暂时流转为风光”体现出词人对当下境遇的一份从容接受。下阕“未遣清尊空北海”体现珍惜当下欢乐时光之意,“莫因长笛赋山阳”则暗指莫要过度忧伤,传达出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后“金钗玉腕泻鹅黄”的描写,画面感极强,充满生活意趣。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既感慨又超脱的复杂情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