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双荔支

· 苏轼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拼音

译文

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茘支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 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南乡子》,舞曲,敦煌卷子内有舞谱。」清末况夔笙《餐樱庑词话》则引宋周草窗云:「李德润、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格同《竹枝》体。」舒白香《白香词谱》:「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南中,古地区名,时北临益州,南接交州,东连荆州南部,西通诸部落,即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大渡河西南部。三国属蜀汉,蜀汉以巴、蜀为本,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蜀汉灭,归晋。陈元龙注《片玉集》云「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因以为氏也(号南子)」,因谓调源此。又据《白香词谱》:「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底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然若以「路入南中」句取名,调名当为《南中子》,况欧词调名已是《南乡子》,故知欧阳炯是依《南乡子》调填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宋人作者甚众,除抒情外,亦有写景、言志之作。此调以七字句为主,平韵甚密,音节响亮,气势奔放,前后阕各一个两言句,又使奔放生回环之味。唱时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题注:傅注本无题。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有词题曰「双茘支」。 茘支:龙榆生笺引《后汉书·卷四·和帝本纪》:「旧南海献龙眼、茘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又引晋·嵇君道《南方草木状·卷下·〈果类·茘支〉》:「茘支,树高五六丈馀,如桂树,缘叶蓬蓬,冬夏荣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至日将中,翕然俱赤,则可食也,一树下子百斛。《三辅黄图》曰:『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茘官。扶茘者,以茘支得名也。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然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忽萎死,守吏坐诛死者数十,遂不复茂矣。其实则岁贡焉,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再引唐·白乐天《茘支图序》:「茘支生巴峡间,树形如帷盖,叶如冬青,花如橘而春荣,实如丹而夏熟,朵如蒲桃,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肉洁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化工:龙榆生笺:「贾太傅《鵩鸟赋》:『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李义山《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奖踰其实情溢于辞顾惟疏芜曷用酬戴辄复五言四十韵诗献上亦诗人咏叹不足之义也》诗:『固是符真宰,徒劳让化工。』」 「赐得衣裳总是绯」句:龙榆生笺:「《说文》新附字:『绯,赤字。』《唐书·车服志》:『裤褶之制,五品以上绯。』」 分拆破:茅维《苏集》本作「分折破」,毛本作「分析破」。

《南乡子·双茘支》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词人写自己同情茘支的悲凉身世;下片则回忆双茘支苦难的经历,感慨有情人苦离分。全词将双茘支当成人来写,富有情调,耐人寻味。

赏析

上片,概写茘支的悲凉身世,发出同情的感叹。「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与人一样,双茘支与单茘支,都是由天工造化出来的。所不同的是:双茘支确实罕见难得。它是天特别赐予的。「总是」二字,特别传神。绯,在古代为一种特殊的颜色,所以这种特殊的双茘支,便成了上贡的果品,平民百姓望而止步,于是置放「华堂深处」,每每望见,令人心酸。一个普通的双茘支的地位,竟人为地抬到如此神圣的地步。谁知晴天霹雳,双茘支在「华堂深处」遭到厄运。「怜伊」呀,「怜伊」的是可怜的双茘支两颗核仁(「两副心肠」)竟要与肉分离了。上片,明在写双茘支,却在写一对青梅竹马式的恋人如双茘支同样的身世。开始,天赐良缘,情敦意笃,高洁纯真,后来,被人为地残酷拆破,成了罪恶社会的殉葬品。 下片,借回忆双茘支苦难的经历,赞叹恋人生死不渝的坚贞品格。想当年,双茘支与人一样,「自小便相随」,形影不离;就是作为「绮席歌筵」上的欣赏珍品,贵人只是欣赏欣赏,双茘支在短时间内不分离(「不暂离」)。可是,双茘支命途多舛。作为贡品已是命中注定,它自然地「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皇帝是贪婪的,又是残忍的。越是成双成对而相连的茘支,越是被他凶「拆」凶噬,这是人世间的历史悲剧。「怎得成双似旧时」,无可奈何,让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人间的遗憾。这一无答而问的设问结尾句,非常有力,提醒世人:在封建社会里,成双的茘支永远不会有恢复「似旧时」的美梦的。下片,与上片一样,还是在继续感叹那对天然的少男少女的坚贞如一的精神。她爱,爱她们「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的往日风流;她恨,恨那残酷的现实太无情。本是深闺无人识的少女,一旦被掠进宫里成为歌妓,情侣被活活「拆破」,你我「东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怎得成双似旧时」,留恋只是留恋,终归只是英灵中的美愿而已。 这是一首咏物词,全词,以象征、拟人的手法,把双茘支当人写,把人又当茘支写。字字写人,语语双关,富有情趣。较之「花间」词有了根本性的革命,实为婉约词中的一朵奇葩。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化工:自然的创造力。
  • 绯(fēi):红色。

翻译

上天和大自然是知道的呀。赐予了(它们)总是红色的衣裳。每每在华丽的厅堂深处看到,怜爱它们。(它们)两个心灵相同就像一个整体。从很小的时候就互相跟随,在华丽的宴席和歌筵上从不短暂分离。非常痛恨被人分开破坏,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怎样才能像过去那样成双成对呢。

赏析

这首词以双荔支为喻,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被拆分破坏的惋惜之情,也暗含着对于人世中一些美好关系被割裂的感慨。词中用“怜伊”表现出对双荔支的喜爱和怜惜,用“苦恨”表达了对其被分开的遗憾与无奈。整体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感受。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