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罨(yǎn)画:色彩鲜明的绘画。
真游:谓作道教胜地或道观之游。阳羡有张公洞,相传汉代天师张道陵曾驻迹修行于此,故以“真游”目之。
斩蛟:西晋周处,阳羡人,少年时凶强使气,与南山虎、长桥蛟合称“三横”,曾为乡里所患,后来他翻然自新,杀虎斩蛟,终成一段佳话。
解佩:佩是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因谓脱去朝服辞官为“解佩”。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渔樵:原指打鱼砍柴,这里指隐居。
序
《踏莎行·山秀芙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所作诗词之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罨(yǎn)画:杂色的彩画。
- 真游:犹仙游。古人称游山为真游。
- 洞穴:旧方志载,当地有“圣灯洞”“白云洞”等多处洞穴。
- 沧波下:指在水波之下,即指在洞中游览。
- 解佩投簪:解下所佩戴的饰物、除去所戴的头巾,表示去官归隐。佩,古代文官和女子的饰物;簪,古代官吏的冠饰。
- 元龙:指三国时陈登,字元龙。
翻译
山峦如秀丽的芙蓉,溪水似明亮的彩画。在洞穴中尽情游览,仿佛在沧波之下仙游。迎着风感慨地想起当年斩杀蛟龙的神灵,那长桥历经千年依然横跨溪上。 解下佩饰,扔掉官帽,归隐田园,询问屋舍。过着吃鸡喝酒,与渔夫樵夫为伴的生活。我已不再像年轻时的陈登那样有豪情壮志,耳朵已经洗净了那些追求功名的话语。
赏析
这首词上阕描绘了山溪美景以及长桥横跨的景象,同时借斩蛟灵的典故,表达了对英勇精神的追思。下阕则抒发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薄。整首词意境优美,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比过去的豪情与现在的淡泊,表现出词人心态的变化。词句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