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燕 · 闺怨寄陈季常

· 苏轼
飞花成阵。春心困。寸寸。别肠多少愁闷。无人问。偷啼自揾。 残妆粉。抱瑶琴、寻出新韵。玉纤趁。南风未解幽愠。低云鬟、眉峰敛晕。娇和恨。
拼音

注释

越江吟:词牌名。越江者,钱塘江也。调名本意即为吟诵钱塘江。又名《宴瑶池》、《瑶池宴》、《瑶池宴令》、《秋风叹》、《琴调宴瑶池》。《钦定词谱·卷九》:「按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云:『太宗酷爱琴曲十小词,命近臣十人,各探一调,撰一词。苏翰林易简,探得《越江吟》,遂赋此调。』後贺方回词,因东坡词起句,有「瑶池宴」字,更名《宴瑶池》,东坡词名《瑶池宴》,《乐府雅词》名《瑶池宴令》。」《填词名解·卷一》:「《越江吟》郭绍孔《词谱》云:『世传琴曲宫声十小调,皆隋贺若弼制,其五曰《越江吟》,唐太宗命词臣探调制词,苏易简得此调。』」《古今乐录》云:「黄鲁直与季常书曰:琴曲有《瑶池宴》,无名氏所制,词不稳贴,而声如怨咽。或改之,别作闺怨,殊为奇妙,勿妄与人也。为按拍歌之。『飞花成阵,春心困……』云云,一如王实甫之游艺中原民曲云。」《词律·卷六》:「东坡云:『琴曲有《瑶池燕》,其词不协而声亦怨咽。变其词作闺怨,寄陈季常。此曲奇妙,勿妄与人。……』两家所引相类,而出诸何人之口不同。按『飞花成阵』一首,各家多作东坡词,谅必少讹。《乐府雅词拾遗·卷上》又作廖正一词,未知何据?《词律》以苏易简词《越江吟》与东坡词《瑶池燕》分列作两调,当误。按贺方回词又名《秋风叹》,又名《琴调宴瑶池》。 《钦定词谱》以苏易简《越江吟·非烟非雾瑶池宴》为正体,双调五十一字,前後阕各六句、六仄韵。另有变体,以东坡《瑶池燕·飞花成阵》词、贺方回《秋风叹·琼钩褰幔》词为代表,双调五十一字,前阕七句七仄韵,後阕六句六仄韵。与苏易简词同,惟前阕起句摊破七言句作四言一句、三言一句,又多押一韵。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朱本俱未收,见《侯鲭录·卷三》,《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及龙榆生《东坡乐府笺》。《侯鲭录·卷三》、《全宋词》无题。毛本调名下有题注云:「琴曲有《瑶池燕》,变其词作《闺怨》,寄陈季常。」龙榆生《东坡乐府笺》题同毛本,然无「琴曲有《瑶池燕》,变其词作」十字。 《南风》:龙榆生笺引《史记·卷一·〈五帝纪·帝舜纪〉》:「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眉峰:龙榆生笺:「陈後山诗:『眉耸三峰秀。』」按:查《全宋诗》陈後山卷中无此诗句,《全宋诗·卷一千一百十六·次韵无斁偶作二首(其一)》起句云:「肩耸三峰峻」,疑龙先生误记。 未解:傅注本、龙本作「来解」,兹从毛本及《钦定词谱》从《乐府雅词拾遗·卷上》,义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瑶池:古代神话中的仙境,此处代指高雅或美好的地方。
  • :此处指燕子,春天常见的鸟类,象征爱情或信息传递。
  • 闺怨:女子因思念远方亲人而产生的忧郁情绪。
  • 陈季常:苏轼的朋友,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诗人的笔名或友人。
  • 飞花成阵:形容花瓣纷飞,如同阵列一般。
  • 春心困:女子春天的情感如困倦般复杂。
  • 寸寸:形容愁绪缠绵,无法解脱。
  • 别肠:离别的思绪。
  • 愁闷:内心的苦闷与忧郁。
  • 无人问:没有人关心她的感受。
  • 偷啼:偷偷哭泣。
  • :擦拭眼泪。
  • 残妆:妆容残破,可能是因为伤心而无心打扮。
  • 玉纤:白皙的手指。
  • 幽愠:深藏心中的怨恨或不快。
  • 低云鬟:低头时,发髻如云般低垂。
  • 眉峰敛晕:眉头紧锁,面庞上泛起淡淡的愁容。
  • 娇和恨:娇媚中带着深深的哀怨。

翻译

纷飞的花瓣像阵列一样,春天的心情却如困兽般沉重。每寸愁肠都充满了无尽的忧郁,无人来询问我的内心痛苦,只能偷偷地哭泣,自己抹去泪水。

妆容已残,抱着瑶琴寻找新的旋律,指尖轻弹,希望能借南风传达我深藏的幽怨。低垂的秀发,眉头紧锁,脸上淡淡的愁云更显娇媚,却又隐藏着无尽的恨意。

赏析

这首词以春天的飞花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女子因思念远方的陈季常而陷入深深闺怨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又有别离带来的愁闷;她试图通过音乐排解忧郁,但南风似乎也无法带走她内心的幽怨。词中“偷啼自揾”、“低云鬟、眉峰敛晕”等细节刻画,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孤独与哀怨,让人感受到其情感的深沉与细腻。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体现了苏轼词作的独特魅力。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