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吴道子画后

· 苏轼
智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馀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叔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拼音

译文

有智慧的人创造事物,有能力的人来叙述,这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士人攻读诗书,匠人学习技艺,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汉朝、唐朝,一套体系都很完备了。因此作诗有了杜甫,写文章出现了韩愈,书法有了颜真卿,而作画则当推吴道子,虽然从古至今有许多审美的不同,但能够超过他们的几乎没有。吴道子画人物,好似看着灯烛能描绘出影子,笔锋往来自如,笔势不拘一格,横竖笔画互相增减补充,这是得到了自然之法啊。他的画作传神逼真,在传统的画法中不乏新意,豪放的风格里不乏细腻,手法娴熟,可以称得上是游刃有馀,古今只有他可以当此殊荣。我对于其他人的画作,不能肯定其作者的名字,但对于吴道子的画,一看就知道真伪。可惜存世的赝品太多,像史全叔收藏的这幅真品,我这辈子也不过见过一两次。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写。

注释

智:智慧。 能:有能力的人。 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备:完备。 杜子美: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 韩退之: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文学家。 颜鲁公:颜真卿,字清臣,封鲁国公,世称颜鲁公,唐代著名书法家。 毕:完。 见:通“现”出现。 运斤成风: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这里用以比喻吴道子手法纯熟。

宋神宗元丰八年,苏轼为史全叔收藏的吴道子的画写的题跋。 吴道子,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代杰出画家,有“画圣”之称。吴道子擅画佛道人物及鸟兽、草木、台阁。在长安、洛阳二地寺观,作壁画三百馀间。早年行笔细密,中年雄放遒劲,线条有运动感,点划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所画衣褶,有飘举之势,有“吴衣当风”之说。其山水画,荆浩评为“有笔无墨”,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吴还“画塑兼工”,善于掌握“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千馀年来被视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之为“祖师”。本文对吴道子画的评论,时人服其为至论。且文中称颂的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的神技,同样适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本文开始,高度概括了艺术发展的规律:“智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这就是说艺术经验是不断积累的结果,决非一个人独力能完成。接着指出无论学术文化还是百工技艺都是经过长期发展才完善的,杜诗、韩文、颜书、吴画均在前人基础上集大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古今之能事毕矣”。然后分析吴道子深厚的画功,认为他的画“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就是说画得既准确又传神。接着又非常辩证地阐述了吴画的精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寻常人作画要么“守法度”,遵循旧套路,缺乏新意;要么风格豪放却缺乏韵味。吴画则能避免凡人的弊端。最后,苏轼说自己能鉴别吴画的真伪,却不太能鉴别一般画家的作品的真伪。这表明了好的艺术品有强烈鲜明的个性。他还感叹当时吴画的真迹太少,所见多为假冒伪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写,记录。
  •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尊称为“画圣”。
  • 智者创物,能者述焉:有智慧的人开创事物,有才能的人将其传述下来。
  •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 :完备,齐全 。
  • 杜子美:即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韩退之:即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 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唐代书法家。
  • 相乘除:相互融合、抵消,这里指线条的相互配合。
  • 自然之数:自然的常理、规律,这里指人体的结构和比例 。
  • 游刃馀地:出自《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意思是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
  • 运斤成风:出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 史全叔:不详,应为苏轼的友人,藏有吴道子画。

翻译

有智慧的人开创事物,有才能的人将其传述下来,(世间万物的成就)并非一人之力就能完成。君子做学问,各种工匠从事技艺,从夏、商、周三代历经汉朝直到唐朝,就已经完备齐全了。所以诗歌发展到杜甫,散文发展到韩愈,书法发展到颜真卿,绘画发展到吴道子,从古到今技艺的变化,天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都已展现。吴道子画人物,就好像利用灯光摄取人物的影子一样,笔锋的来去顺逆,从旁侧观察或直接表现,线条的横斜平直,相互配合,都符合自然的人体结构和比例,丝毫不差。他在既定的规则法度之中推陈出新,在豪放洒脱之外蕴含精妙的道理。这就是所谓的“技艺熟练而运用自如,手法高超而气势磅礴”,古往今来大概只有他一人能做到罢了。我对于其他画作,有时不能确定作者是谁,至于吴道子的作品,一眼望去就能辨别出真伪。然而世间很少有他的真迹,像史全叔所收藏的,我一生中大概也就见过一两次而已 。

赏析

苏轼在这篇文章中高度赞扬了吴道子在绘画领域的卓越成就 。开篇苏轼从“智者创物,能者述焉”的普遍观点出发,铺垫了各个领域发展到唐代已臻完备的背景,然后分别以诗、文、书为例,递进到对吴道子绘画成就的论述。在描写吴道子画人物时,详细阐述其绘画手法与达到的效果,“以灯取影”形象地说明了他绘画对人物形态把握的精准与巧妙,“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则提炼出吴道子绘画艺术既遵循传统又突破创新的特点,同时运用“游刃馀地,运斤成风”两个典故,生动地展现了吴道子绘画技艺达到的炉火纯青之境。苏轼还通过自己对画作鉴别的能力侧面衬托出吴道子作品的独特性 。全文语言简洁,论述严谨,将吴道子绘画放在历史文化大背景下进行评价,展现出苏轼对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与高超鉴赏水平 。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