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三适三首旦起理发
安眠海自运,浩浩朝黄宫。
日出露未晞,郁郁濛霜松。
老栉从我久,齿疏含清风。
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
少年苦嗜睡,朝谒常匆匆。
爬搔未云足,已困冠巾重。
何异服辕马,沙尘满风騣。
雕鞍响珂月,实与杻械同。
解放不可期,枯柳岂易逢。
谁能书此乐,献与腰金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谪居: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
- 晞(xī):干,干燥。
- 郁郁:形容香气浓厚。
- 栉(zhì):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
- 习习: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 朝谒(yè):入朝觐见。
- 爬搔:用爪甲轻抓。
- 风騣(zōng):马颈上的长毛。
- 珂月:马勒上的装饰。
- 杻械:手铐脚镣等刑具。
- 腰金翁:指达官贵人。
翻译
在安静睡眠中大海自然运转,清晨浩浩荡荡朝向那帝王之宫。太阳出来露水还没干,浓郁地笼罩着如霜般的青松。那老旧的梳子跟随我很久了,牙齿稀疏感觉口中含着清风。一经梳洗耳朵眼睛就明晰了,微微吹拂着各个孔隙都通顺了。少年时苦于贪睡,上朝拜见总是很匆忙。抓挠头发还没觉得够呢,就已经被沉重的冠带围巾所困。这和套上辕马有什么不同,沙尘沾满了马颈上的长毛。雕饰的马鞍上响着佩玉,实际上和刑具没什么两样。想要解脱出来不可以预期,枯柳又哪里容易遇到呢。谁能写下这样的快乐,献给那腰缠金带的权贵之人呢。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苏轼早起理发时的感受和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如露水未晞的青松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通过对少年时嗜睡和现在早起理发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和解脱的渴望。诗中还将官场的束缚比作辕马和刑具,体现了他对官场拘束的厌倦。最后表达了这种脱俗的快乐难以与权贵之人分享。整首诗富有生活情趣,也蕴含着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