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 其五

·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拼音

所属合集

#浣溪沙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後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後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耦耕:傅子立注引《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龙榆生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郑注:『耜(sì)广五寸,二耜为耦。』」 薰:傅子立注:「《广韵》:『香草曰薰。』又『薰』,薰陆香也。」刘尚荣按:「《广韵·卷一》:『薰,许云切,香草。』《重修本〈广韵〉·卷一》:『薰,香草。《韵略》曰:「薰陆香,出大秦国。」』傅子立当本宋陈永年等重修本。」龙榆生笺:「《说文》:『薰,香草也。』《南方草木状》:『薰陆香出大秦。』」 「使君元是此中人」句:傅子立注:「公自谓本田野间人。」刘尚荣按:「《东坡後集·卷三·书晁说之考牧图後》:『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东坡题跋·卷二·书渊明诗》亦自称『余之世农。』傅注或本于此。」

这组《浣溪沙》词是苏东坡四十三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元丰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东坡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东坡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五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这组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以诗的句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辛稼轩农村词便直受到东坡词影响。 这组词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意义。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这些在中国词史上东坡是第一个卓有成绩的。同时,在艺术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善于抓住特定情况下的景。抒发此时此地的情。善于运用平常的景表现朴素而又丰富深厚的情。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

赏析

这首词写雨後农村风光春色和雨後感受,抒发作者的欣喜之情,表达了归田退隐的思想。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雨过之後,空气更加清爽新鲜,小草平莎更加柔软嫩绿、摇曳生姿,道路之上布满一层轻沙,却洁净无尘,马儿欢快地奔走其上。景物是词人眼中的景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环境的清新、舒适便是词人欢快、舒畅的情感反映,软、轻等字眼便既是莎草、沙路的特征描写,也是词人舒爽、轻快的内心再现。「何时收拾耦耕身?」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词人不禁怀想,何时能够耦耕田亩、归隐田园,这其中既有词人对于农村田园的热爱之情,也暗含了词人因遊宦疲倦、仕途多舛而渴望隐居的情感。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太阳暖暖地照在桑麻之上,桑麻泛着翠绿的光泽,动人眼目;微风从蒿艾中吹拂而过,蒿艾散发出如薰的香味,沁人心脾。这两句对仗极为工整,描摹之景也极为美妙,「暖」字给人的心窝带来无尽的温馨,「光似泼」三字把田野繁茂蓬勃的景象渲染地淋漓尽致,气如薰带来袭人的芳香。「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阕中的「何时收拾耦耕身?」相互照应,而意思则更进一层,上阕衹是说渴望归来,而此句中词人深深感叹,原来自己本是此中之人。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元是此中人」一句含蓄隽永地收束全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耦(ǒu)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代农具)并肩而耕。

翻译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水的滋润显得格外清新。在这轻沙上面,马蹄过后竟无一丝尘土。我什么时候能够回归田园去过那耦耕的生活呢。阳光照耀着桑麻,光亮好似水泼上去一般,从远处飘来的微风中带着蒿草、艾草的香气,就像熏香的气息一样。我原本就是这其中的人啊。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路途所见之景,展现出雨后清新洁净的乡村风貌,进而引发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下片描写了阳光照耀下桑麻的光亮和风中的气息,充满田园之美,也表达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自己与这种生活天然的契合感。全词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乡村气息和词人的情感寄托。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