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十二月二日作三首酒醒又作二首 · 其二

· 苏轼
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辘辘使君车。扶头一琖怎生无。 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滴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鬚。
拼音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後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後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醺醺:元延祐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昏昏」。 「门前轣辘使君车」句:杨守敬《景苏园帖》收此首及后四首《浣溪沙》石刻墨迹此句下有东坡自注:「公见访时,方醉睡未起。」轣辘,《苏长公二妙集》本作「历辘」,茅维《苏集》本、毛本作「辘辘」,义逊。 扶头一盏:傅子立注引唐·白乐天《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诗:「一榼扶头酒,泓澄泻玉壶。十分蘸甲酌,潋滟满银盂。」 「废圃寒蔬挑翠羽」句:傅子立注:「杜少陵:『青青佳蔬色,埋没在荒园。』又:『芊芊烟翠羽。』」刘尚荣按:「分别出自《园官送菜》诗及《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并见《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一》。『佳蔬』原作『嘉疏』,一作『蔬嘉』;『荒』原作『中』;『烟』原作『炯』。」挑翠羽,杨守敬《景苏园帖》收此首及后四首《浣溪沙》石刻墨迹作「排翠羽」。 「小槽春酒滴真珠」句:傅子立注:「李长吉诗:『琉璃鍾,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刘尚荣按:「句出《将进酒》。傅注『红』误作『浓』,据《唐文粹·卷十三》、《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卷四》、《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三》改。」滴真珠,杨守敬《景苏园帖》收此首及后四首《浣溪沙》石刻墨迹及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冻真珠」。 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毛传:「春酒,冻醪也。」孔冲远疏:「此酒冻时酿之,故称冻醪。」 马瑞辰通释:「春酒即酎酒也。 汉制,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酎酒。 周制,盖以冬酿经春始成,因名春酒。」《文选·张衡〈东京赋〉》:「因休力以息勤,致欢忻于春酒。」李善注:「春酒,谓春时作,至冬始熟也。」 真珠:宋·罗鹤林《鹤林玉露·卷四》:「太守王元邃以白酒之和者,红酒之劲者,手自剂量,合而为一,杀以白灰一刀圭,风韵顿奇。索余作诗,余为长句云:『小槽真珠太森严,兵厨玉友专甘醇。两家风味欠商略,偏刚偏柔俱可怜。』」 梅须:傅子立注:「花香多在须间粉上。杜子美诗:『随意数花须。』」刘尚荣按:「句出《陪李金吾花下饮》,见《九家集注杜诗·卷十八》」。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辘辘:象声词,形容车轮滚动等发出的声音。
  • 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等为使君,后世沿用。
  • 扶头:酒名,也指一种易使人醉的酒。
  • (zhǎn):古同“盏”,小杯子。
  • 翠羽:这里指青菜。
  • :一种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较大的盛东西的器具。
  • 真珠:即珍珠。
  • 嚼梅鬚:咀嚼梅的花蕊。

翻译

沉醉睡梦昏昏然直到拂晓还没苏醒。门前传来了滚滚的车轮声,像是使君的车到来了。怎会没有那使人易醉的一杯酒呢。废弃园圃里的寒天蔬菜挑出那如翠羽般的绿叶,小酒槽里春酒正像珍珠一样滴落。细细品味那清香,就像在咀嚼梅的花蕊。

赏析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苏轼酒后初醒的情景和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词的上阕通过“醉梦昏昏晓未苏”以及听到使君车声而希望有扶头酒来提神醒脑,表现出一种慵懒随意的生活状态。下阕写从废圃中挑选寒蔬以及品味春酒、咀嚼梅须,细致地刻画了日常生活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情趣。全词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韵味,展示了苏轼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独特感受和热爱。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