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出自 杜甫 的《 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攲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阆水:即嘉陵江,流经阆中。
  • 石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这里比喻江水的颜色。
  • 碧玉:青绿色的玉石,也用来形容江水的清澈。
  • 相因依:相互依存,相互映衬。
  • :喜爱。
  • 日破浪花出:太阳从波浪中升起,浪花被阳光照耀。
  • 沙际:沙滩边。
  • 巴童:巴地的孩童。
  • 荡桨:划桨。
  • 攲侧:倾斜,这里指船只倾斜划过。
  • 水鸡:一种水鸟。
  • 胜事:美好的事物或景色。
  • 可肠断:形容景色美得让人心碎。
  • 天下稀:天下少有。

翻译

嘉陵江的水色像什么呢?就像石黛与碧玉相互依偎,青黑与清澈交相辉映。 我喜爱太阳从波浪中升起,更欣喜春天从沙滩边归来。 巴地的孩童划着桨,船只倾斜着穿过江面,水鸟衔着鱼儿在空中飞来飞去。 阆中的美景让人心醉神迷,阆州城南的景色天下少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嘉陵江的美丽景色,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水的清澈与波光,以及周围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中“石黛碧玉相因依”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江水的颜色描绘得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后文通过对日出的赞美、春天的回归、孩童的划船和水鸟的飞翔等场景的描写,进一步以动衬静,展现了江畔的宁静与生机。结尾的“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更是将阆中的美景提升到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无限赞美。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