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暝色(míng sè):暮色,夜色。
- 高斋(gāo zhāi):高雅的书房或居所。
- 水门(shuǐ mén):水边的门。
- 薄云(báo yún):稀薄的云。
- 岩际(yán jì):岩石的边缘。
- 孤月(gū yuè):孤独的月亮。
- 浪中翻(làng zhōng fān):在波浪中翻滚。
- 鹳鹤(guàn hè):两种水鸟,常用来象征高洁。
- 豺狼(chái láng):野兽,常用来比喻凶残的人。
- 战伐(zhàn fá):战争。
- 乾坤(qián kūn):天地,比喻国家或世界的局势。
翻译
夜色渐渐笼罩了山间的小径,我的书房紧邻着水边的门。 稀薄的云层似乎在岩石边缘停歇,孤独的月亮在波涛中翻滚。 鹳鹤在空中追逐却显得异常安静,而豺狼为了争夺食物而喧闹不已。 我因忧虑战争而夜不能寐,感到自己无力改变这动荡的天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阁楼上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代的深切忧虑和无力感。诗中“暝色延山径”与“高斋次水门”构建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夜景,而“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则进一步以云月之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后两句“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通过对比,象征了高洁与凶残的对立,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混乱。结尾的“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