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徐子说:“孔子多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他赞同水的什么方面呢?” 孟子说:“从源头里流出的泉水滚滚奔流,日夜不停,注满了洼地以后才向前进,一直流到大海去。有本源的(事物)就像这样,孔子赞同水的这一点。如果是没有本源的,像七八月间雨水汇集,水沟、水渠一下都满了,但它们的干涸,也是立等可待的。所以名誉超过实情,是君子引以为耻辱的。”

注释

徐子:即徐辟,孟子弟子。 亟(qì):屡次。 混混(gǔngǔn):水流旺盛的样子。科:坎地。 浍(kuài):田间的排水渠。 声闻:名声。

赏析

孟子说,有本源的水滚滚向前,昼夜不停,填满低洼不平之地而后前进,一直流到大海里去。孔子取它这一点罢了。如果是无源之水,夏季雨水汇集,大小沟渠都填满了;但其干涸,可以立等而待。所以人的名声超过了实际,君子引以为耻。脚踏实地做人,不追求非分的荣誉,是中国士人的优良传统。 水流有许多象征意义,孔子之意是否真如孟子所说的那样,实可怀疑,也可不疑。孟子说这番话的时候,应是年龄较大、声誉遍天下的时候。此时不仅孟子,他的弟子可能都有相当的名声,故借此自我警戒并教育弟子罢了。 “言水有原本,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海;如人有实行,则亦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极也。”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