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望黄河,满目金破碎。
沙堤不受月,因水得明晦。
城影落山腰,雁声出云背。
三更天宇高,七月残暑退。
树动风无声,坐久得秋态。
心知寒讯早,预作雪山对。
暂与解烦忧,清露入肝肺。
忽闻伊凉歌,河声助
与子长安来,一月已过半。
朝发青家驿,畏途愁日晏。
悬车下绝壁,浊流倏弥漫。
飞鸟到来深,颓云匿不散。
槎枒生地穴,破碎撑霄汉。
仰望白日乾,俯穿泥没骭。
车从涧底行,心与悬岩乱。
出险眼渐明,停鞭指
茫茫古豳土,直接陇西路。
我来值蚕月,戒行不待曙。
晨光与麦齐,晶莹缀寒露。
微月在枣林,不见栽桑处。
王化首明农,但取衣食足。
智识与世新,生活有程度。
奈何三千年,穴居惟墐户。
日出不逢人,高原莽
柳阴见黄河,日暮愁客心。
极目但尘沙,不知春已深。
麦陇叠成梯,层层如划簪。
其颠平如掌,山态不可寻。
方舟压奔溜,榜歌杂秦音。
遭时苦踯躅,十年江海滨。
沉忧斗靡丽,厌作东南人。
此行入苍莽,翻觉眼
我从洛阳来,坦途无百里。
峨峨见城阙,崤陵列屏几。
车马乱流渡,隐隐如浮蚁。
莫吊古战场,中原事未已。
风起远天黄,落日淡如水。
况为行路人,茫茫谁遣此。
须臾日西匿,回光射成紫。
幻影逐明生,饥乌投
山游腰脚疲,蜷卧如春蚕。
漾舟出里湖,霁色明澄潭。
群峰促使暝,若戒游人贪。
一树尚残照,雨过南山南。
湖光不能紫,细浪吹成蓝。
蒙蒙觉远喧,渺渺穷幽探。
月出天水分,始知风露酣。
各有愁暮心,诗味从
檐角挂钱江,掉头失西湖。
意识远始明,近山转模糊。
入洞探雨窟,结屋通云衢。
老僧不说佛,清与山同臞。
了知众生性,料理食与居。
精神到盐豉,土木神工俱。
移坐得山情,留客锄春蔬。
我佛至悲苦,度世愿
行尽九溪曲,获此烟中岫。
下临十八涧,土石吐奇秀。
到寺不知门,风枝接飞溜。
乔楠千万株,劲与竹同瘦。
巢鸟无高心,阴阴失昏昼。
微觉世可悲,仰窥天如窦。
松颠阁已欹,法雨泉可嗽。
古意在微茫,名山谢
先生爱乡土,日饮横山绿。
横山有草堂,先生此耕读。
初民知有群,风化基亲睦。
乐生送死情,节之成礼俗。
圣者导所趋,岂日新耳目。
至味在人伦,持此驯百族。
子学富九州,约之一丘足。
踌躇进化理,琐屑有
垂老将安归,光阴赴顽梗。
稍通当世务,往往自矛盾。
难与时人言,逢君一吐鲠。
往者读明诏,灿然具纲领。
中原万钧弩,挽之而射影。
蒙马以虎皮,一鬨终自窘。
翻羡十年前,民劳俗尚整。
此意至可伤,及身容
破晓一禽鸣,阴阴树如浴。
朝霞犹未升,但觉天微绿。
孤花谁与春,幽人梦遥属。
烟外一枝寒,胭脂点初旭。
隔断板桥尘,自补秦淮录。
昨岁古城隅,喧阗逐马迹。
兹游复何有,败苇如折戟。
山僧阅世变,惘惘肃行客。
兴来泉悦耳,事往尘涴壁。
偶然会心处,岂必夙所历。
笑语得春先,馀寒觉昼寂。
远望牛首山,小于坐旁石。
六代兴亡图,一一罗
乘溜下绝涧,竹筏如怒马。
农夫献家酿,酌以牛角斝。
如何万仞山,低首荒城下。
蛮歌迎七姑,铜鼓闹春社。
久与枯僧邻,此景觉妍冶。
冲风脚力健,曝日面皮赭。
怪鸟雾中来,怒爪堕檐瓦。
苍苍者山川,何处界
野色依依入露荷,分明昨夜醉闻歌。
遥怜水阁疏灯上,渐觉南朝夕照多。
满眼江山生福慧,几家烟柳弄婆娑。
清愁莫放鸿濛破,但到人间总逝波。
达人齐恩仇,沉忧吐珠玉。
并世毁誉情,待向沧桑哭。
谁知一卷诗,早定浮生局。
君诗大国土,未屑计边幅。
精神在苍莽,万象生断续。
放笔夺天机,窅然龙象伏。
甲午造君庐,饥驱一月宿。
家贫国多难,畏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