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苦热行

昨日苦热欲发狂,袒跣大叫无遁藏,火云照夜星耀芒。 今日不可更禁当,低垂郁蒸气如结,肌肤屡搔成痏疮。 蕲竹八尺琉璃光,欲眠先看汗流浆,炎熇蕴隆遮日黄。 松枝柏叶凝不动,长箑勤挥那得凉。四时平分乃恒理,阴阳二气翕以张。 千古万古胡不尔,岂独此日为予殃。情随事变弗自觉,忧喜苦乐态失常。 翻思冱寒冻欲僵,恨不置身火与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郁蒸气(yù zhēng qì):指郁闷潮湿的气息。 痏(chōu):音同“丑”,指皮肤搔痒的样子。 蕲竹(qí zhú):一种竹子。 琉璃(liú lí):一种玻璃。 长箑(cháng suǒ):音同“锁”,指长竹条编织的箑箬。 炎熇(yán xù):火热的样子。 隆(lóng):音同“笼”,指聚集。 松枝柏叶(sōng zhī bǎi yè):指松树的枝叶和柏树的叶子。 箑箬(suǒ ruò):竹篾编织的器具。

翻译

昨天热得让人快要发疯,赤脚光着身子大声呼喊却无处可躲,火热的气息映照着夜空,闪耀着光芒。今天的炎热无法再忍受,低垂的郁蒸气像结成了一团,皮肤不断搔痒成了疮痍。蕲竹八尺琉璃般的光芒,想要睡觉却先看到汗水如浆流淌,炎热聚集遮蔽了太阳的光芒。松枝柏叶凝固不动,长箑不停地挥动也无法带来凉爽。四季平分才是常理,阴阳两气交相辉映。千古万古何其多,难道只有这一天给我带来灾难。情绪随着事物变化而不自觉,忧愁、喜悦、痛苦、快乐的状态失去了平衡。回想起冰冷的寒冬快要冻僵的时候,恨不得立刻跳进火里或者热水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炎热的夏日带来的痛苦和无奈。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炎炎夏日里的煎熬和无助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身临其境的炎热之苦。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中种种困境和变化的感慨和无奈。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烦躁和无奈,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