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归隐图为王悦中赋
大隐与小隐,城市异山林。
岂徒贵隐迹,并得隐者心。
心迹既高尚,不受尘土侵。
若人抱姱节,早已抽华簪。
泉石閟幽趣,于焉事追寻。
霜松落疏影,暝鹤有遗音。
刈秫作美酒,适兴成孤斟。
悠然任天性,手弄焦桐琴。
紫云近接眼,晴空露微岑。
结庐何必广,出处计已深。
吁嗟慕彭泽,高风古犹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隐迹(yǐn jì):隐居的地方。姱节(kuǎ jié):指女子的美好品质,这里引申为高尚的品德。焦桐(jiāo tóng):一种古代乐器,琴类。
翻译
大隐与小隐,城市和山林是不同的地方。 并不仅仅是隐居的地方有价值,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宁静。 心灵高尚,不受尘世之扰。 如果一个人怀有高尚的品德,早已摒弃了世俗的华美。 泉水和石头相依相伴,在这里追求幽深的趣味。 霜和松树投下稀疏的影子,暮色中鹤鸣声依稀可闻。 采摘稻谷酿成美酒,正逢兴致,独自斟酒。 悠然自得,顺其自然,手指着焦桐琴。 紫色的云彩近在眼前,晴朗的天空露珠微微闪烁。 建造小屋何必宽敞,隐居之所已经深思熟虑。 叹息并向往彭泽,高尚的风气古往今来依然存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和高尚品德的追求。通过对隐居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和内心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泉石、霜松、鹤鸣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静幽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重视,认为心灵的高尚远比物质的华美更为重要。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禅意,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唐文凤的其他作品
- 《 题医士朱士良紫阳读书卷 》 —— [ 明 ] 唐文凤
- 《 望湖亭 》 —— [ 明 ] 唐文凤
- 《 晚泊大信 》 —— [ 明 ] 唐文凤
- 《 题画马 》 —— [ 明 ] 唐文凤
- 《 四月二日因公出诣城隍庙行香同高判簿郑长司黄广文及儒士钟子常坐庙门之下观一邑境内之溪山喜而有作 》 —— [ 明 ] 唐文凤
- 《 题梅兰竹石图 》 —— [ 明 ] 唐文凤
- 《 送训导陈公馀之筠阳 》 —— [ 明 ] 唐文凤
- 《 洪武庚辰八月一日为抚安人民至衣锦乡访安湖书院拜先圣殿谒先贤祠栋宇倾挠廊庑荒茀顾瞻感叹念欲兴修兹焉经始以俟毕工历初十日夜坐挈矩堂新月满庭谩尔兴怀成五言近体十首时儒生钟民敬亦次余韵以纪一时之清兴也 》 —— [ 明 ] 唐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