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归隐图为王悦中赋

大隐与小隐,城市异山林。 岂徒贵隐迹,并得隐者心。 心迹既高尚,不受尘土侵。 若人抱姱节,早已抽华簪。 泉石閟幽趣,于焉事追寻。 霜松落疏影,暝鹤有遗音。 刈秫作美酒,适兴成孤斟。 悠然任天性,手弄焦桐琴。 紫云近接眼,晴空露微岑。 结庐何必广,出处计已深。 吁嗟慕彭泽,高风古犹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隐迹(yǐn jì):隐居的地方。姱节(kuǎ jié):指女子的美好品质,这里引申为高尚的品德。焦桐(jiāo tóng):一种古代乐器,琴类。

翻译

大隐与小隐,城市和山林是不同的地方。 并不仅仅是隐居的地方有价值,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宁静。 心灵高尚,不受尘世之扰。 如果一个人怀有高尚的品德,早已摒弃了世俗的华美。 泉水和石头相依相伴,在这里追求幽深的趣味。 霜和松树投下稀疏的影子,暮色中鹤鸣声依稀可闻。 采摘稻谷酿成美酒,正逢兴致,独自斟酒。 悠然自得,顺其自然,手指着焦桐琴。 紫色的云彩近在眼前,晴朗的天空露珠微微闪烁。 建造小屋何必宽敞,隐居之所已经深思熟虑。 叹息并向往彭泽,高尚的风气古往今来依然存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和高尚品德的追求。通过对隐居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和内心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泉石、霜松、鹤鸣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静幽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重视,认为心灵的高尚远比物质的华美更为重要。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禅意,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唐文凤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子仪,号梦鹤。唐桂芳子。父子俱以文学擅名。永乐中,以荐授兴国县知县,著有政绩。改赵王府纪善。卒年八十有六。有《梧冈集》。 ► 4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