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湖风涛之险赠同舟三君子

解缆风威盛,扬帆暝色生。 湖波昏浩渺,星月惨光精。 荡漾中流险,喧呼半夜惊。 入船跳急雨,跋浪偃长鲸。 惶惑同舟侣,艰难共此情。 病夫兴盥栉,舟子乞神明。 河渚依微见,蒲丛渐次横。 未须论近远,暂得免烦萦。 慎重应无悔,濡袽合用铭。 朝来同慰喜,相与记兹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宝应湖(bǎo yìng hú):地名,位于江苏扬州市境内。 涛(tāo):波浪。 赠(zèng):赠送。 同舟(tóng zhōu):同船。 君子(jūn zǐ):指有品德的人。

翻译

解开缆绳,风势强劲,扬起帆篷,暮色渐生。湖面波涛汹涌,星月昏暗幽深。船在湖中摇曳,险象环生,半夜里呼喊声不绝于耳。船行进入急风暴雨之中,浪花拍打着船身如同长鲸翻腾。同船的伙伴们心情惶惑,共同面对这艰难的处境。病弱的人兴致勃勃地洗漱,船夫请求神明保佑。沿着河渚微微可见,蒲草丛渐渐横亘。不必谈论远近,只求暂时摆脱烦扰。谨慎行事,不至后悔,记下这段经历。早晨来临,共同分享喜悦,一起铭记这次旅程。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在宝应湖风浪险恶的情况下,同舟的三位君子共同面对困境的场景。通过描写湖面波涛汹涌,星月昏暗,船只在风雨中摇摆,展现了一种生活中的险恶和挑战。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同舟者共同面对困境时的团结与坚韧,以及对困境的勇敢应对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