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寺

群山何纠纷,远望若无路。 舟行两崖阔,得此梵刹古。 幽深白云居,窈窕青莲宇。 细径萦绝巘,轩楹势飞翥。 深林锁寒烟,时有猿啸侣。 地胜欣所逢,仰睇久凝伫。 登陟若未暇,略已得其趣。 须臾转前山,回首不知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群山何纠纷(jiūlún):群山交错纷纷错综复杂的样子。 梵刹(fànshā):佛寺。 幽深(yōushēn):幽静深远。 窈窕(yǎotiǎo):幽静美好。 青莲(qīnglián):莲花。 绝巘(jué yǎn):险峻的山崖。 轩楹(xuānyíng):高耸的门楣。 飞翥(fēizhù):高耸直立。 锁寒烟(suǒ hán yān):笼罩在寒烟之中。 猿啸(yuán xiào):猿猴的啼叫声。 欣所逢(xīn suǒ féng):喜悦所遇到。 仰睇(yǎng dì):仰望凝视。 凝伫(níng zhù):凝视不动。

翻译

飞来寺

群山错综复杂,远远望去仿佛没有道路。 船行在两岸宽阔之间,来到这座古老的佛寺。 幽静深远的白云居,优美的青莲殿。 曲折的小径环绕险峻的山崖,高耸的门楣直立。 茂密的林木笼罩在寒烟之中,时常传来猿猴的啼叫声。 这片优美的地方让人感到喜悦,仰望久久凝视。 虽然登高还未来得及,但已经领略到了它的趣味。 转瞬间又到了前面的山峰,回首间却不知所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飞来寺的景致,通过描写山峦起伏、寺庙幽深、自然景色优美的方式,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诗人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飞来寺这一美丽场所的热爱之情。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