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庵中老僧僧解相人术少尝游历江南晚归庵中

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 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寄茆庵。 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 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庵:僧人居住的地方。
祝发:指祝发斋戒。
栖岩:住在山洞中。
礼名师:指向名师学习礼仪。
南:指江南地区。
业净:指修行清净。
六根:佛教术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茆庵:茅草搭建的小庵。
涧:小溪。
龛:佛龛。
焚香:烧香祭拜。
香严:佛教名词,指香山严净。

翻译

送给庵中的老僧,僧人解释佛法,相貌平凡,技艺不多,常常在江南游历,傍晚回到庵中。
早年从事斋戒,住在山洞中,向名师学习礼仪,经常往南方去。
修行使六根变得明晰,身上没有任何财物,只寄居在茅草搭建的小庵中。
庵旁有小溪,不必去汲水,庵下的松树旁,常常翻阅经书,多次到佛龛前。
如果能通过烧香祭拜来证得道理,前世的业报应该是香山严净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的生活和修行状态。老僧虽然外表平凡,但内心修行精进,对佛法有深刻的理解。他在江南游历,回到庵中后,过着清净简朴的生活。诗中通过描写老僧的日常生活和修行状态,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唐顺之

唐顺之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曾协助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有《荆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