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思节工于诗而又学射次韵答之

衣钵寂寥吾且老,文章锻炼子能工。 一源已谓出天稷,六义还须继国风。 深穷别趣元关理,力造奇言不露锋。 便是诗家射雕手,何须射艺又兼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衣钵(yī bō):指出家人的衣钵,比喻出家人的生活。
  • 天稷(tiān jì):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谷,意指高深的学问。
  • 国风(guó fēng):指《诗经》中的一部分,也泛指古代的诗歌。
  • 元关(yuán guān):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关卡,比喻深奥的学问。

翻译

穿着僧袍,我已经年老,文学修炼使我熟练。 有人说我的才华来自上天的启示,但我仍需继续学习古代诗歌。 深入探究不同的学术领域,努力创作出奇特的言辞却不显露锋芒。 就像诗人擅长射箭一样,何必再去学习射击技艺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学识和文学造诣的自省和反思。诗人自比为穿着僧袍的老者,已经历岁月沉淀,但仍在不断努力学习和创作。他认为自己的才华源自天赋,但也强调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学识和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唐顺之

唐顺之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曾协助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有《荆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