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隐为郑元谅赋

西都方遘患,凤兮叹德衰。 谷口郑子真,于马少栖迟。 躬耕本逃名,雄也反誉之。 虽违括囊意,庶合知几辞。 如何定山阳,令族适在兹。 隐德尚先世,食粟匪茹芝。 黄鸟忽嘤鸣,白驹当絷维。 所以庞德公,终为隐者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遘患(gòu huàn):遭遇灾难。
  • 凤兮叹德衰:凤凰叹息德行衰败。
  • 谷口郑子真:指郑子真隐居在谷口。
  • 栖迟(qī chí):停留,居住。
  • 括囊(kuò náng):比喻隐居不出。
  • 知几(zhī jī):预知事物的微妙变化。
  • 定山阳:地名,指山阳郡。
  • 令族:有名望的家族。
  • 食粟匪茹芝:吃谷物而非仙草,指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 黄鸟:黄鹂。
  • 嘤鸣(yīng míng):鸟叫声。
  • 白驹:白马,比喻时光。
  • 絷维(zhí wéi):拴住,束缚。
  • 庞德公:东汉末年隐士,以德行著称。

翻译

西都正遭受灾难,凤凰叹息德行衰败。谷口的郑子真,在马旁稍作停留。他亲自耕作本是逃避名声,而雄心却反而赞誉他。虽然违背了隐居不出的意愿,但或许符合预知微妙变化的言辞。为何在定山阳,有名望的家族恰好在此。隐居的德行尚存于先世,吃的是谷物而非仙草。黄鹂忽然鸣叫,白马应当被拴住。因此庞德公,最终成为隐者的楷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郑子真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德行衰败的叹息。诗中“谷口郑子真”一句,既是对郑子真隐居地的具体描述,也暗示了其超脱世俗的高洁品格。后文通过对黄鸟、白驹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以景抒情,强化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人凌云翰对隐逸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