诔双峰兴上人

堂堂双峰师,不受世尘污。 禅坐三十年,俯仰无愧处。 平生大事毕,欲留不可住。 适来水中沤,水行沤复聚。 适去火上烟,烟散火如故。 徜徉天地閒,去来随所遇。 我怀未能忘,正随分别趣。 涕馀会贞心,三叹出门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lěi):古代文体之一,用于哀悼死者。
  • 双峰:指双峰山,这里代指兴上人。
  • 兴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 堂堂:形容庄严、威严。
  • 世尘:指世俗的尘埃,比喻世俗的烦恼和污染。
  • 禅坐:指坐禅修行。
  • 三十年:这里指长时间。
  • 俯仰:指一举一动,引申为行为举止。
  • 无愧处:没有感到愧疚的地方。
  • 平生大事:指一生的重要事情,这里特指修行。
  • 适来:刚才来。
  • 水中沤(ōu):水中的泡沫。
  • 水行沤复聚:水流过后,泡沫又重新聚集。
  • 适去:刚才去。
  • 火上烟:火上的烟雾。
  • 烟散火如故:烟雾散去,火依然如故。
  • 徜徉(cháng yáng):自由自在地行走。
  • 天地閒(xián):天地之间,閒通“间”。
  • 去来随所遇:来去自由,随遇而安。
  • 我怀:我的心情。
  • 未能忘:未能忘怀。
  • 正随分别趣:正是随着离别的情感。
  • 涕馀:泪余,即流泪之后。
  • 会贞心:领会到坚定的信念。
  • 三叹:三次叹息。
  • 出门去:离开门去。

翻译

庄严的双峰山师,不受世俗尘埃的污染。 坐禅修行三十年,行为举止无愧于心。 一生的重要事情已经完成,想要留下却无法留住。 就像刚才来的水中泡沫,水流过后泡沫又重新聚集。 又像刚才去的火上烟雾,烟雾散去火依然如故。 自由自在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来去自由,随遇而安。 我的心情未能忘怀,正是随着离别的情感。 流泪之后,领会到坚定的信念,三次叹息后,我离开了门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兴上人修行生活的敬仰和对其离去的哀思。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水中沤”和“火上烟”,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无常和修行的恒久。同时,诗人的情感真挚,通过“涕馀会贞心,三叹出门去”表达了对兴上人的深切怀念和不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禅宗修行者的崇高敬意和深沉情感。

段成己

金稷山人,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簿。入元不仕。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