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十咏东海朝暾

伐木丁丁澜谷春,行歌落日见樵人。 青山重叠自今古,黄鸟嘤鸣如主宾。 清响有时谐雅调,语言随意出天真。 画船檀板西湖曲,何似林泉乐在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伐木丁丁:砍树的声音。丁丁(zhēng zhēng),象声词。
  • 澜谷春:春天的山谷。澜,波澜,这里指山谷的景色如波澜般起伏。
  • 行歌:边走边唱。
  • 黄鸟嘤鸣:黄鸟的叫声。嘤鸣(yīng míng),鸟鸣声。
  • 主宾:主人和宾客,这里比喻黄鸟的叫声像是主宾间的对话。
  • 雅调:高雅的曲调。
  • 檀板:一种打击乐器,用檀木制成,常用于戏曲或音乐演奏中。
  • 西湖曲:指在西湖边演奏的曲子。
  • 林泉:山林泉水,指自然风景。

翻译

砍树的声音在春天的山谷中回响,我在夕阳下行走,边唱边见到了樵夫。 青山重重叠叠,自古至今不变,黄鸟的叫声像是主宾间的对话。 清脆的响声有时与高雅的曲调和谐,言语随意,流露出天真。 画船上檀板敲击,演奏着西湖边的曲子,但这怎能比得上在林泉间与民同乐的快乐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春日山谷的宁静景象,通过砍树声、樵夫、青山、黄鸟等自然元素,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诗中“伐木丁丁澜谷春”一句,以声音入手,生动地描绘了春日山谷的生机。后文通过对比画船上的音乐与林泉间的自然之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民同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