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自已夘留宣城庚辰留容山辛巳留建邺壬午留槐堂凡四历重九不预茱萸之会诗寄家兄敏仲友人定夫一笑
四年不预茱萸会,欲倒西江浣渴心。
弟劝兄酬俱契阔,天高地迥独登临。
忽闻紫雁愁先破,未见黄花意更深。
眼底故人多白发,秋风衰谢畏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已夘:已经卯年,卯年即兔年。
- 宣城:地名,今安徽省宣城市。
- 庚辰:干支纪年法中的年份,此处指某一年的庚辰年。
- 容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曾经停留的地方。
- 辛巳:干支纪年法中的年份,此处指某一年的辛巳年。
- 建邺:古地名,今江苏省南京市。
- 壬午:干支纪年法中的年份,此处指某一年的壬午年。
- 槐堂: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曾经停留的地方。
- 重九: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 契阔:久别重逢。
- 迥:远。
- 紫雁:紫色的雁,此处可能指秋天的景象。
- 黄花:菊花,秋天开放,常用来象征秋天或晚节。
- 眼底:眼前。
- 衰谢:衰老凋谢。
翻译
四年没有参加重阳节的茱萸会,我渴望倾倒西江之水来洗涤我干渴的心。 兄弟们久别重逢,共同举杯畅饮,而我独自登高望远,感受天高地远。 忽然听到紫雁的叫声,愁绪先被打破,还未见到菊花,心中已感更深的秋意。 眼前所见的老朋友们都已白发苍苍,秋风中感受到衰老和凋谢,我害怕失去知音。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四年间未能与家人朋友共度重阳节的遗憾,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衰老的感慨。诗中通过“茱萸会”、“西江浣渴心”等意象,传达了作者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后两句则通过紫雁、黄花等秋天的象征,抒发了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深切感受,以及对知音难寻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