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弟器之

爱酒陶彭泽,映世清节耀。 乞食赋新诗,不复事边徼。 士生多坎坷,异代或同调。 东山不可作,敢望磻溪钓。 壶觞聊自倾,登高一舒啸。 但恐污世尘,永为达人笑。 山堂久岑寂,宴坐度昏晓。 倚壁一蒲团,幽人活计了。 日高鼎茶鸣,风细炉烟袅。 曳杖步庭除,看云头屡矫。 安得谪仙人,神游八极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陶彭泽: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因其曾任彭泽令。
  • 乞食:指陶渊明的《乞食》诗,表达了他贫困的生活状态。
  • 边徼(biān jiǎo):边疆,边远地区。
  • 东山:指东晋谢安隐居的地方,代指隐居。
  • 磻溪钓(pán xī diào):指姜子牙在磻溪钓鱼,后被周文王发现并重用,这里比喻等待贤君的出现。
  • 壶觞(hú shāng):酒器,代指饮酒。
  •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 宴坐:闲坐。
  • 鼎茶:煮茶的鼎。
  • 庭除(tíng chú):庭院和台阶。
  • 谪仙人:指被贬谪的仙人,这里可能指李白,因其有“谪仙”之称。
  • 八极表:极远的地方。

翻译

敬爱饮酒的陶渊明,他的清高气节在世间闪耀。 他乞讨食物时写下新诗,不再关心边疆的事务。 士人生涯多坎坷,不同世代或许有相同的遭遇。 东山隐居已不可能,更不敢奢望像姜子牙那样在磻溪钓鱼等待贤君。 只能独自饮酒,登高时放声长啸。 只怕被世俗尘埃污染,永远被通达事理的人嘲笑。 山中的堂屋久已寂寞,闲坐度过黄昏与清晨。 靠墙放着一个蒲团,这是隐士的生活。 日头高照时鼎中茶水沸腾,风轻时炉烟袅袅。 拖着拐杖在庭院台阶间漫步,抬头看云彩变幻多姿。 多么希望能遇到像被贬谪的仙人,神游到极远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爱酒陶彭泽”一句,即是对陶渊明高洁品格的颂扬,也是对诗人自己生活态度的写照。后文通过对比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与自己的现实处境,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

段克己

克己,字复之,河东人,世居绛之稷山。幼时与弟成己并以才名,礼部尚书赵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里。金末以进士贡。北渡后,与成己避地龙门山中,馀廿年而卒,人称为遁庵先生。泰定间,孙吏部侍郎辅合克己、成己遗文为《二妙集》,刻之家塾。临川吴澄为之序曰: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其诗如:「冤血流未尽,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战,何当洗甲兵。」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