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上人驻锡姑射之麓他日邀余所居之净乐斋勉为赋此

我爱兴上人,閒处先著脚。 虽有买山钱,难寻一丘壑。 向来栖息地,龙象久寂寞。 重寻林下径,竹石苦纷薄。 溪水恣交流,岩花自开落。 却埽丈室中,一瓶还一钵。 净乐题其颜,尘缘聊解缚。 寥寥千载下,此理谁发药。 我今为拈出,未免一重错。 有净必有垢,无苦亦无乐。 浑沌元不死,七窍刚自凿。 郑重庵中人,万法本无著。 独有太古心,油然满寥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驻锡:指僧人暂时居住。
  • 姑射:山名,在今山西省。
  • 净乐斋:兴上人的居所名称。
  • 买山钱:指购买山林的资金。
  • 一丘壑:指一片幽静的山林。
  • 龙象:佛教中指大象,象征力量和庄严。
  • 却埽:指打扫。
  • 丈室:指僧人的居室。
  • 一瓶还一钵:指僧人简朴的生活。
  • 浑沌:指宇宙未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 七窍:指人的五官和两耳。
  • 寥廓:指广阔无垠的空间。

翻译

我爱兴上人,他总是先在宁静的地方落脚。虽然有足够的钱购买山林,却难以找到一片幽静之地。他曾居住的地方,龙象般的庄严已久未见。重新寻找林间小径,竹石间苦于纷扰。溪水自由流淌,山岩上的花儿自在开放与凋落。打扫完丈室,一瓶一钵便是生活。他在净乐斋题字,尘世的缘由稍解束缚。千年之后,这些道理谁能明了?我今天将其指出,未免又是一重错误。有洁净必有污垢,没有苦难也没有快乐。宇宙之初的混沌未曾死亡,七窍刚被凿开。郑重地向庵中的人说明,万法本无着落。唯有太古之心,油然而生,弥漫于广阔无垠的空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兴上人清静生活的赞赏与向往,同时也探讨了生活的本质和宇宙的哲理。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兴上人简朴、超脱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净”与“垢”、“苦”与“乐”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复杂性的认识,以及对宇宙混沌与秩序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广阔,认为真正的解脱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段克己

克己,字复之,河东人,世居绛之稷山。幼时与弟成己并以才名,礼部尚书赵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里。金末以进士贡。北渡后,与成己避地龙门山中,馀廿年而卒,人称为遁庵先生。泰定间,孙吏部侍郎辅合克己、成己遗文为《二妙集》,刻之家塾。临川吴澄为之序曰: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其诗如:「冤血流未尽,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战,何当洗甲兵。」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