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伯修侍御樊川游春

· 宋褧
我别长安四见秋,当时风景如梦游。 含元殿下麦初老,兴庆池头波欲流。 三春柳荫北轩井,千技柏暗南坊丘。 而今祇是成追忆,畴昔无因得久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去作诗。
  • 侍御:古代官名,这里指苏伯修的官职。
  • 樊川: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 含元殿:唐代长安城大明宫的正殿。
  • 兴庆池:位于唐长安城兴庆宫内,今西安市兴庆公园内。
  • 三春:指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三月。
  • 北轩:北面的走廊或小屋。
  • 南坊:南面的街区或坊市。
  • 畴昔:往昔,从前。

翻译

我离开长安已经四个秋天,当时的风景如同梦境般游走。 含元殿下的麦子已经成熟,兴庆池边的波浪似乎要流动。 北轩的井旁是三春的柳荫,南坊的丘陵上,千枝柏树显得幽暗。 如今这一切只能成为回忆,往昔没有机会长久停留。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长安秋景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无法长久停留的遗憾。诗中“含元殿下麦初老,兴庆池头波欲流”描绘了长安秋日的景色,而“三春柳荫北轩井,千技柏暗南坊丘”则进一步以春天的柳树和柏树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深远。最后两句“而今祇是成追忆,畴昔无因得久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无法重温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深情追忆。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