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漫赋题□平官舍

· 宋褧
绣衣不为吟哦出,诗料纵横簇眼前。 岩鸟杂鸣诸部乐,石苔乱布五铢钱。 焚香乞水痴求雨,刻木通泉巧溉田。 尸位空言无所补,寓情托物亦犹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绣衣:指华丽的官服。
  • 吟哦:指吟咏诗歌。
  • 诗料:指写诗的素材。
  • 纵横:形容事物分布广泛,无拘无束。
  • :聚集。
  • 岩鸟:山中的鸟。
  • 诸部乐:各种音乐。
  • 石苔:生长在石头上的苔藓。
  • 五铢钱:古代的一种货币。
  • 焚香:点燃香料。
  • 乞水:求雨。
  • 刻木:雕刻木头。
  • 通泉:引导泉水。
  • 溉田:灌溉田地。
  • 尸位:空占职位而不尽职。
  • 寓情托物:通过描写事物来表达情感。

翻译

华丽的官服并非为了吟咏诗歌而出,但诗的素材却无拘无束地聚集在眼前。山中的鸟儿杂乱地鸣叫,仿佛各种音乐交织,石头上的苔藓散布,犹如古代的五铢钱。点燃香料祈求雨水,雕刻木头引导泉水巧妙地灌溉田地。空占职位却无所作为,但通过描写事物来表达情感,也算得上是一种贤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山中官舍的景象,通过自然元素如岩鸟、石苔等,展现了丰富的诗意。诗中“绣衣不为吟哦出”一句,表明了诗人虽身着官服,但并非为了吟诗而来,而是自然景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如“岩鸟杂鸣”、“石苔乱布”,展现了山中的生机与和谐。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职的淡泊态度,以及通过自然景象寄托情感的创作手法,体现了诗人的超然与贤德。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