椀珠伎

· 吴莱
椀珠闻自宫掖来,长竿宝椀手中回。日光正高竿影直,风力旋空珠势侧。 当时想像鼻生葱,宛转向额栽芙蓉。箸头交箸忽神骇,矛叶舞矛忧技穷。 昔人因戏存戒惧,后人忘戒但戏豫。汉朝索撞险还愁,晋世杯柈危不寤。 徘徘徊徊夺目睛,攲攲倾倾献玉璎。滑涎器从龙堂出,煇?命与鬼骨争。 君不见王家大娘材艺绝,勤政楼前戴竿折。市人欢笑便喧城,惊动金吾白梃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椀珠:古代一种杂技,表演者手持长竿,竿顶放置碗或珠,进行各种高难度动作。
  • 宫掖:宫廷。
  • 竿影:竿子投射在地上的影子。
  • 鼻生葱:形容表演者技艺高超,仿佛鼻子上能生出葱来,意指技艺之神奇。
  • 宛转:曲折回旋的样子。
  • 箸头交箸:筷子头相互交错,形容动作复杂。
  • 矛叶舞矛:矛叶指矛的锋利部分,舞矛指挥舞矛的动作。
  • 戏豫:游戏娱乐。
  • 索撞:古代一种杂技,用绳索进行撞击表演。
  • 杯柈:古代一种杂技,用杯子进行平衡表演。
  • 攲倾:倾斜不稳的样子。
  • 玉璎:玉制的装饰品。
  • 滑涎:形容物体光滑,容易滑落。
  • 龙堂:神话中龙的居所。
  • 煇?:光辉灿烂。
  • 鬼骨:指神秘的力量。
  • 王家大娘:指王家的女子,这里特指技艺高超的女子。
  • 戴竿折:指在表演戴竿时,竿子折断。
  • 金吾:古代官职名,负责京城的治安。
  • 白梃:白色的棍棒,这里指金吾使用的武器。

翻译

椀珠这种技艺据说来自宫廷,表演者手持长竿,竿顶旋转着宝碗。阳光直射,竿影笔直,风力旋转使得珠子的位置倾斜。

当时想象中,表演者的鼻子上仿佛能生出葱来,额头上宛转地栽着芙蓉。筷子头相互交错,令人心惊,挥舞矛的动作让人担忧技艺已尽。

古人因为戏耍而存有戒惧之心,后人却只顾戏耍娱乐。汉朝的索撞表演虽然惊险,但人们还是担忧,晋朝的杯柈表演虽然危险,但人们却不觉醒。

徘徊不定的动作夺人眼球,倾斜不稳的姿态献上玉璎。器物从龙堂滑出,光辉灿烂,命运与神秘的力量相争。

你没看见王家的女子技艺超群,勤政楼前的戴竿表演中竿子折断。市人欢笑,声音喧闹,惊动了金吾,白梃声响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古代椀珠技艺的精彩与危险,通过对比古人与后人对技艺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技艺传承与安全意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如“鼻生葱”、“宛转向额栽芙蓉”等,展现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和观众的惊险感受。同时,通过“索撞”、“杯柈”等杂技名称的提及,反映了古代杂技的多样性和危险性。最后,通过王家大娘的例子,强调了技艺的危险性和对安全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古代杂技的赞美,也是对现代人的警示。

吴莱

元婺州浦江人,初名来,字立夫,号深袅山道人。吴直方子。从学于方凤,博极群书。仁宗延祐七年以《春秋》举进士,不第。退居深袅山中,穷诸书奥旨,著《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春秋传授谱》、《古职方录》、《孟子弟子列传》、《楚汉正声》、《乐府类编》等书。后以御史荐,授长芗书院山长,未上卒。私谥渊颖先生。有《渊颖集》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