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寿圹

在世徒怀身外忧,汉家陵墓已荒丘。 乌鸢夺食终难忍,龙虎图形莫浪求。 千载空遗两翁仲,百年同是一浮沤。 何如早约柴桑老,结社得随惠远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营寿圹(yíng shòu kuàng):指为自己准备墓地。
  • 汉家陵墓:指汉代的皇家陵墓。
  • 乌鸢(wū yuān):乌鸦和鹰,这里比喻贪婪的人。
  • 龙虎图形:指墓地中的装饰图案,这里比喻虚荣的追求。
  • 浪求:盲目追求。
  • 翁仲:古代对老人的尊称。
  • 浮沤(fú ōu):水面的泡沫,比喻短暂无常的人生。
  • 柴桑老:指陶渊明,因其曾隐居柴桑,故称。
  • 惠远:东晋时期的高僧,陶渊明的好友。

翻译

在世上,人们徒劳地担忧着身外之物,汉家的皇家陵墓如今已成荒丘。 贪婪之徒的争夺终究难以忍受,墓地中的龙虎图案也不值得盲目追求。 千年之后,只剩下两位老者的身影,百年人生,终究如同水面的泡沫一般短暂。 何不早早约定,像陶渊明那样,与惠远高僧结伴游历,共同修行。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追求的淡漠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汉家陵墓已荒丘”一句,既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隐喻。后文通过“乌鸢夺食”和“龙虎图形”的比喻,批判了世俗的贪婪和虚荣。最后,作者以陶渊明和惠远为榜样,表达了自己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超脱的理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文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倾向。

朱希晦

元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 1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