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晋史九首

· 何中
天地一虚器,所寄在斯人。 人能主天地,岂不贵我身。 嗟哉嵇阮辈,酒乡为隐沦。 朝醉既及暮,暮醉还及晨。 裸饮或称达,丧□乃名真。 独善谅非计,况此国与民。 被发祭伊川,岂不在诸臣。 平阳有馀恨,千载同悲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虚器:空虚的容器,比喻世界。
  • :寄托,依赖。
  • :主宰,掌控。
  • 嵇阮:指嵇康和阮籍,两人均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以放达不羁著称。
  • 隐沦:隐居沉沦,指不问世事。
  • 裸饮:裸体饮酒,形容放纵不羁。
  • :通达,指超脱世俗。
  • 丧□:此处缺字,可能指丧失礼仪或道德。
  • 独善:独自修身养性。
  • 被发:披散头发,形容不拘礼节。
  • 祭伊川:指在伊水边祭祀,伊川在今河南省。
  • 平阳:地名,指晋朝的都城洛阳。

翻译

天地如同一个空虚的容器,它所依赖的是人类。人类能够主宰天地,难道不应该珍视自己的身体吗?可叹嵇康和阮籍这样的人,他们沉溺于酒乡,隐居不问世事。他们从早到晚都在醉酒,从晚到早也是如此。裸体饮酒或许被称作超脱,但丧失礼仪却被称为真实。仅仅修身养性显然不是好的计划,更何况这关系到国家和人民。披散头发在伊水边祭祀,难道不是这些臣子的责任吗?平阳留下的遗憾,千百年来都让人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嵇康、阮籍等魏晋名士的批评,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天地一虚器”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审视世界,强调了人在天地间的特殊地位和责任。随后,作者通过对嵇阮辈的饮酒生活的描述,批判了他们的放纵和不问世事,认为这种行为不仅对个人无益,更对国家和人民有害。最后,通过“被发祭伊川”和“平阳有馀恨”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认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时代责任的深刻理解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何中

元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 ► 255篇诗文

何中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