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寒食雨中呈柳道传吴立夫

春深不见试轻衫,风土殊乡客未谙。 蜡烛青烟出天上,杏花疏雨似江南。 松楸昨夜频来梦,樽俎何人可与谈。 闭户不知佳节过,清泥满道没征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寒食的习俗。
  • 试轻衫:尝试穿上轻薄的衣衫,指天气转暖。
  • 风土:地方特有的气候和习俗。
  • 殊乡:异乡,外地。
  • (ān):熟悉。
  • 蜡烛青烟:指寒食节禁火,人们用蜡烛代替火光。
  • 疏雨:稀疏的小雨。
  •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来象征故乡或墓地。
  • 樽俎(zūn zǔ):古代盛酒和肉的器具,这里指宴席。
  • 征骖(zhēng cān):远行的马车。

翻译

春天已经深了,却还未见我穿上轻薄的衣衫,因为这异乡的风土习俗我还未能完全熟悉。寒食节这天,蜡烛的青烟似乎飘向天际,稀疏的杏花雨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江南。昨夜梦中频繁出现故乡的松树和楸树,而现实中,谁能与我共饮共谈呢?闭门不出,竟不知这佳节已悄然过去,清泥覆盖了道路,远行的马车也看不见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师道在京城寒食节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春深不见试轻衫”一句,既表达了天气的转暖,也暗示了诗人对异乡生活的不适应。通过“蜡烛青烟出天上,杏花疏雨似江南”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异乡的寒食节与江南的春景相联系,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后两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孤寂与无奈,佳节无人共谈,梦中频频思念故乡,而现实中却只能闭门不出,感受着异乡的寂寥。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吴师道

元婺州兰溪人,字正传。工词章。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高邮县丞,调宁国路录事,迁池州建德县尹,皆有惠政。召为国子助教,寻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以礼部郎中致仕。有《吴礼部诗话》、《敬乡录》、《吴正传文集》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