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眠莲社图
远公庐山下,手种玉色莲。
清修香火社,杂还山林贤。
龙眠弄笔墨,貌出晋宋前。
横桥虎溪水,古木东林烟。
须眉策遗老,瓶磬趺枯禅。
石坛花雨落,稽首西方仙。
休吟散梵帙,风炉荐寒泉。
矫矫靖节翁,归心赴斜川。
分手溪上笑,攒眉社中缘。
淋浪漉酒巾,篮舆摇醉眠。
止饮谅匪难,耻受异教牵。
空山旧行迹,寂寞馀千年。
竟令妄庸儿,慑诱纷相传。
陶翁我尚友,掩卷心茫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杂还:混杂,聚集。
- 龙眠:指李龙眠,宋代画家。
- 貌出:描绘出。
- 横桥:横跨的桥。
- 虎溪:庐山的一条溪流。
- 瓶磬:瓶形的钟磬,佛教法器。
- 趺枯禅:盘腿坐禅。
- 石坛:石制的坛子。
- 花雨:花瓣如雨般落下。
-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 散梵帙:散开的佛经书页。
- 风炉:古代的火炉。
- 矫矫:形容人的行为或品德出众。
- 靖节翁:指陶渊明,因其谥号“靖节”。
- 归心:归隐的心愿。
- 斜川:陶渊明归隐的地方。
- 攒眉:皱眉。
- 淋浪:形容液体淋漓的样子。
- 漉酒巾:用来过滤酒的布巾。
- 篮舆:竹轿。
- 慑诱:威慑和诱导。
- 妄庸儿:指无知平庸的人。
- 尚友:以之为友。
翻译
在庐山下,远公亲手种植了玉色的莲花。他建立了一个清修香火社,聚集了许多山林中的贤人。李龙眠用他的笔墨,描绘出了晋宋之前的景象。横跨虎溪的桥,东林寺的古木和烟雾。须眉间流露出遗老的风范,瓶磬声中盘腿坐禅。石坛上花瓣如雨落下,向西方的仙人稽首。停止吟咏,散开佛经书页,风炉旁荐上寒泉。靖节翁陶渊明,怀揣归隐的心愿前往斜川。在溪上分手时笑谈,社中相遇时皱眉。淋漓地用漉酒巾过滤酒,竹轿中摇晃着醉眠。停止饮酒并不难,难的是不愿受异教的牵绊。空山中留有旧日的行迹,寂寞地遗留了千年。最终使得无知平庸的人,被威慑和诱导而纷纷相传。陶渊明是我所敬仰的朋友,合上书卷,心中感到茫然。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下的莲社景象,展现了晋宋时期山林贤人的清修生活和陶渊明的归隐情怀。诗中,“龙眠弄笔墨,貌出晋宋前”一句,既赞美了李龙眠的画技,也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通过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异教牵绊的抗拒。结尾处,诗人以陶渊明为友,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迷茫。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追思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