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韵赋石鼓送达兼善出守绍兴

石刻三代遗,独数岐阳蒐。 剥落卧榛菅,奇宝谁见收。 金源亦好事,驼载来蓟丘。 岂知桥门镇,天为兴邦留。 我老幸摩娑,考古思西周。 使君精篆法,声华振皇州。 足追史籀制,惜值车攻休。 騑騑五马来,东向会稽游。 会稽岂无碑,颂述徒誇浮。 愿言宣仁化,嗣续垂千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分韵赋:按照指定的韵脚作诗。
  • 石鼓:古代刻有文字的石碑,此处特指岐阳石鼓。
  • 岐阳蒐:岐阳,地名,今陕西岐山;蒐,古代指打猎,此处指岐阳石鼓上的文字记载了古代的狩猎活动。
  • 榛菅:杂草丛生。
  • 金源:指金朝。
  • 蓟丘:地名,今北京一带。
  • 桥门镇: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摩娑:抚摸,此处指仔细观察。
  • 篆法:篆书书法。
  • 声华:声誉。
  • 皇州:指京城。
  • 史籀:古代书法家,篆书的代表人物。
  • 车攻休:指战车停止,引申为战争结束。
  • 騑騑:马行走的样子。
  • 会稽:地名,今浙江绍兴。
  • 誇浮:夸大其词,不切实际。
  • 宣仁化:宣扬仁德教化。
  • 嗣续:继承,延续。

翻译

石刻承载着三代的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岐阳石鼓。它们躺在杂草丛中,剥落了光彩,这样的奇宝又有谁来珍藏呢?金朝时期也有人喜欢这些古物,将它们从岐阳运到了蓟丘。谁知道这些石鼓竟成了桥门镇的镇守,似乎是天意要让这个国家兴盛。我已经年老,有幸能仔细观察这些石鼓,思考着古代西周的历史。使君精通篆书书法,声誉在京城传扬。他的书法足以追随史籀的风格,可惜现在战车已经停止,不再需要这样的技艺。使君骑着五马前往会稽,开始了东游之旅。会稽难道没有碑文吗?但那些颂述往往夸大其词,不切实际。愿使君能宣扬仁德教化,继承并延续这千秋伟业。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石鼓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石刻三代遗,独数岐阳蒐”一句,既表达了对石鼓历史价值的认可,也透露出对其现状的遗憾。后文通过对使君的赞美,寄托了对文化传承和仁德教化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吴师道

元婺州兰溪人,字正传。工词章。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高邮县丞,调宁国路录事,迁池州建德县尹,皆有惠政。召为国子助教,寻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以礼部郎中致仕。有《吴礼部诗话》、《敬乡录》、《吴正传文集》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