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南阳高武宣王诰词其子浑璞治书徵赋

历数归真主,英雄起壮年。 挺身辞汝蔡,仗剑走幽燕。 武略纷谁敌,神锋奋独先。 攻城蒙矢石,拓地揽山川。 淮甸威如扫,蛮方命已悬。 长驱越东角,直捣海南边。 名冠三军帅,功开半壁天。 至仁惟不杀,伟绩更无前。 铁马戈鋋息,貂蝉佩服鲜。 曹公创尚在,鄂国志逾坚。 星陨悲苍汉,山崇想故阡。 分祠遍南纪,遗像俨凌烟。 疏傅曾开国,承家复象贤。 绣衣躬入奏,丹陛诏仍宣。 圣代昭恩数,王封衍土田。 风云摅壮气,日月漏重泉。 制辟奚斯庙,光增太史编。 哀荣千载少,忠孝一家全。 奕奕丹青绘,绵绵带砺传。 桐乡修秩祀,愿荐侑神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历数:指天命,天数。
  • 真主:指天命所归的君主。
  • 仗剑:手持宝剑。
  • 幽燕:指古代燕国地区,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
  • 武略:军事才能和策略。
  • 神锋:指锋利的武器或锐气。
  • 矢石:箭和石头,古代战争中的武器。
  • 拓地:开拓疆土。
  • 蛮方:指边远未开化的地区。
  • 长驱:长距离快速行军。
  • 直捣:直接攻击。
  • 名冠:名声最高。
  • 至仁:最高的仁德。
  • 铁马:指战马。
  • 戈鋋(gē chán):古代兵器,戈和矛。
  • 貂蝉:指华贵的服饰。
  • 星陨:星星坠落,比喻重要人物去世。
  • 山崇:山高,比喻功绩卓著。
  • 疏傅:指疏远的师傅,这里可能指高武宣王。
  • 承家:继承家业。
  • 绣衣:指官员的服饰。
  • 丹陛:指皇宫的台阶。
  • 王封:封王。
  • 风云:比喻时势。
  • 日月:比喻光明和时间。
  • 制辟:制定和开辟。
  • 奚斯庙:指祭祀的庙宇。
  • 太史编:史官编写的史书。
  • 哀荣:哀悼和荣耀。
  • 奕奕:光彩照人。
  • 带砺:带子和磨刀石,比喻长久不变。
  • 桐乡:地名,可能指高武宣王的故乡。
  • 秩祀:按照等级进行的祭祀。
  • 侑神篇:祭祀时用来娱神的诗篇。

翻译

天命归于真正的君主,英雄在壮年崛起。他挺身而出,离开汝蔡,手持宝剑,奔赴幽燕。他的军事才能无人能敌,锐气无人能先。攻城时冒着箭石,开拓疆土,征服山川。在淮甸,他的威势如同扫荡,在蛮方,他的命运已经悬于一线。他长距离快速行军,直接攻击海南边。他的名声在三军中最高,功绩开辟了半壁天。他拥有最高的仁德,从不轻易杀戮,他的伟绩更是无人能前。战马和兵器已经停息,华贵的服饰鲜艳夺目。曹公的创举还在,鄂国的志向更加坚定。星星坠落,悲叹苍天,山高,想象着故人的坟墓。他的祠堂遍布南纪,遗像庄严如凌烟阁。疏远的师傅曾开国,继承家业,又像贤人。身着绣衣,亲自入朝奏报,皇宫台阶上,诏书再次宣读。圣明的时代昭示着恩典,封王,赐予土地。风云激荡着壮志,日月照耀着重泉。制定和开辟奚斯庙,光荣增添了史官的编纂。哀悼和荣耀千年难寻,忠孝一家全。光彩照人的丹青绘制,长久不变的带砺传承。在桐乡进行等级祭祀,愿荐上娱神的诗篇。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南阳高武宣王的英勇事迹和卓越功绩,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仁德和忠诚。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高武宣王的敬仰,也体现了对忠孝精神的推崇。

吴师道

元婺州兰溪人,字正传。工词章。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高邮县丞,调宁国路录事,迁池州建德县尹,皆有惠政。召为国子助教,寻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以礼部郎中致仕。有《吴礼部诗话》、《敬乡录》、《吴正传文集》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