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亭为洞神宫主江济川赋

本是江总宅,晚为老氏宫。 轩豁此亭子,乐哉同姓翁。 盘礴青溪上,睥睨白门东。 云林肃仙气,道德扬清风。 见山便自好,何必居山中。 悠然今古意,此事将无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盘礴(pán bó):形容山势连绵起伏。
  • 睥睨(pì nì):斜视,有傲慢或不屑之意。
  • 白门:指南京的城门,古时南京有白门之称。
  • :庄重,严肃。
  • 仙气:超凡脱俗的气质。
  • 道德:指道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
  • 清风:比喻高洁的品格或风气。
  •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 今古意:古今的意境或情感。
  • 此事将无同:这种感受或体验恐怕没有相同的。

翻译

这座亭子原本是江总的宅邸,后来成了老子的道观。 宽敞明亮的亭子,与同姓的老翁一同享受乐趣。 山势连绵起伏于青溪之上,傲视着南京的白门以东。 云雾缭绕的山林中,仙气庄重,道家的清风徐徐吹拂。 看到山景便感到美好,何必非要居住在山中。 这种悠闲自在的古今意境,恐怕没有相同的体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亭子的历史背景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道家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见山便自好,何必居山中”一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独特见解,即不必身居山中,只要心怀山意,便能感受到山的美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心境。

吴克恭

元常州人,字寅夫。好读书,以举子业无益于学,遂致力诗古文。诗体古淡,为时所称。有《寅夫集》。 ► 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