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犊歌
三家聚钱买一犊,晴雨无分轮次牧。跳梁穿鼻不牵犁,意欲养渠筋力足。
今春教熟初下田,靷鞅在头?在肩。叱之则行呵则止,终朝一亩宁烦鞭。
西来忽来答剌罕,却恨牵逃逃不远。左驱右逐拽下山,缚向旗干得银椀。
三家聚哭无奈何,一人扶耒两人拖。新秧节出田草多,犊乎犊乎还遇时苗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犊 (dú):小牛。
- 跳梁 (tiào liáng):跳跃。
- 穿鼻 (chuān bí):牛鼻上穿孔,以便牵引。
- 靷鞅 (yǐn yāng):牵引牲口的皮带和颈箍。
- ? (jiān):肩甲,肩上的垫子。
- 答剌罕 (dá là hǎn):蒙古语,意为“自由人”,这里可能指蒙古官员或士兵。
- 银椀 (yín wǎn):银制的碗,这里可能指作为赎金或赔偿的物品。
- 扶耒 (fú lěi):扶着犁。
- 时苗 (shí miáo):适时种植的秧苗。
翻译
三家共同筹钱买了一头小牛,无论晴天雨天都轮流放牧。小牛跳跃穿鼻却不被牵引犁田,他们想让它的筋力养足。 今年春天,小牛初次下田劳作,皮带和颈箍套在头上,肩上垫着肩甲。呼唤它就前行,呵斥它就停止,一整天耕作一亩地,无需鞭打。 突然,一个蒙古官员或士兵来到,却怨恨地牵走了逃跑不远的小牛。左驱右赶地将它拽下山,绑在旗杆上,得到了银碗作为赎金或赔偿。 三家聚集哭泣,无可奈何,一人扶着犁,两人拖着。新秧苗刚出,田里杂草丛生,小牛啊小牛,你还能遇到适时种植的秧苗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三家农户共同购买并精心照料一头小牛的情景,以及小牛被蒙古官员或士兵强行带走后的无奈和悲伤。诗中通过对比小牛在农户家中的温顺与被带走时的无助,展现了农户对小牛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突如其来灾难的无力感。结尾处的哀叹,不仅是对小牛命运的关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