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一源上人

道人来蜃江,移席秋夜深。 天高明月出,清辉浴波心。 道人来雁荡,悬锡青松岑。 瀑布落晴雪,烟霏生夕阴。 谢公去已远,遗迹谁能寻。 讵那宴坐处,千古开禅林。 莲宫耸突兀,布地皆黄金。 何时一洗耳,试听颖师琴。 平生屐几两,亦有山水淫。 悬知群鸟中,有此孤凤音。 行当谢世事,与子同浮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蜃江: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移席:移动坐席,指改变坐的位置。
  • 悬锡:指僧人挂单,即暂时居住。
  • 悬知:预知,料想。
  • 屐几两:指穿着木屐行走的次数,形容游历频繁。
  • 孤凤音:比喻高洁而孤独的声音或人物。

翻译

道人来到蜃江,秋夜中移动坐席。天空高远,明月升起,清辉洒在波心。道人又来到雁荡山,挂单于青松之巅。瀑布如晴天的雪,烟雾在夕阳下升起。

谢公已经远去,他的遗迹谁能寻觅?讵那宴坐的地方,已成为千古禅林。莲宫高耸,黄金铺地。何时能洗净双耳,尝试聆听颖师的琴声。

我一生游历无数,也沉醉于山水之间。预知在众多鸟声中,有这孤凤之音。我将辞别尘世之事,与您一同浮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通过明月、瀑布、烟霏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中“孤凤音”象征着高洁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结尾处“与子同浮沉”则透露出诗人希望与道人一同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朱希晦

元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 1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