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廿五日余偕侍禦刘朋节于仲才都事袁彦祥饮于秋官赵有年第时莲花盛开比他处之最先者因名曰瑞莲遂相与联句四首

· 江源
好花移入赵家堂,当日谁将比六郎。 解语自能留醉客,倾城元不数诸姜。 小池幻出西湖景,美种分来玉井香。 自是主人嫌日短,须教秉烛共徜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五日:二十五日。
  • 侍禦:侍奉皇帝。
  • 刘朋节: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都事:官职名,负责文书等事务。
  • 袁彦祥: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秋官:古代官职名,负责司法。
  • 赵有年: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瑞莲:象征吉祥的莲花。
  • 解语:指莲花开放,仿佛能说话。
  • 倾城:形容女子美貌,这里比喻莲花美丽。
  • 诸姜:指众多美女,这里用来比较莲花的美丽。
  • 小池:小水池。
  • 幻出:仿佛出现。
  • 西湖景:指杭州西湖的美景。
  • 美种:美丽的品种。
  • 玉井香:指莲花香气,玉井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莲花的品种。
  • 秉烛:手持蜡烛。
  • 徜徉:悠闲地行走或停留。

翻译

在四月二十五日,我与侍奉皇帝的刘朋节、都事袁彦祥以及秋官赵有年一起在赵家堂饮酒,当时莲花盛开,比其他地方的莲花都要早,因此被称为瑞莲。我们因此相互联句,共作了四首诗。

美丽的莲花移入了赵家的庭院,当日有人将其比作六郎(可能是指某位美男子)。莲花开放,仿佛能说话,自然能吸引醉客,其美丽不亚于倾城的美女,更不输于众多美女。小池中的莲花仿佛再现了西湖的美景,美丽的品种带来了玉井的香气。自然是因为主人嫌白天太短,所以让我们手持蜡烛,一起悠闲地欣赏这美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四月二十五日诗人与朋友们在赵家堂欣赏莲花并饮酒作诗的情景。诗中,“瑞莲”象征着吉祥和美好,通过对比“六郎”、“倾城”和“诸姜”,强调了莲花的美丽和独特。后两句通过“小池幻出西湖景”和“美种分来玉井香”进一步以西湖的美景和玉井的香气来形容莲花的美丽和香气。最后,诗人表达了因为莲花美景而希望延长欣赏时间的愿望,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