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世赏内翰见寄韵二首

· 江源
江上奇逢半日陪,胸中茅塞一时开。 论思有道宜东阁,击搏无能负外台。 急雨鸣芦南雁下,去帆添腹北风来。 我闻圣主兼贤相,肯放宣溪老此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茅塞:比喻思路闭塞或愚昧无知。
  • 论思:讨论思考。
  • 东阁:古代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 击搏:指搏击,比喻激烈争斗。
  • 外台:古代指州郡长官的职位。
  • 急雨:突然而来的大雨。
  • 鸣芦:芦苇中鸟鸣,这里指雁鸣。
  • 去帆:离去的船帆。
  • 添腹:这里指船帆因风而鼓起。
  • 宣溪:地名,这里可能指作者的居住地或任职地。

翻译

在江边奇遇,有幸半日相伴,心中的愚昧无知顿时被打开。 讨论思考之道,应当在东阁,激烈争斗却无力承担外台的重任。 突来的大雨中,南飞的雁在芦苇中鸣叫,北风来时,离去的船帆因风而鼓起。 我听说圣主与贤相并存,怎会让我这般才华在宣溪老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江边的偶遇中,感受到的豁然开朗与对政治理想的向往。诗中“胸中茅塞一时开”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心智的开启,而“论思有道宜东阁”则体现了对政治讨论的渴望。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了作者对政治生涯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