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所贵远嫌疑。 莫登权倖门,莫交寡妇儿。 权门苟栖托,终当被人訾。 孤儿一与交,将疑私乃慈。 拾尘与掇蜂,圣贤尚蒙欺。 瓜田及李下,君子当慎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权倖 (quán xìng):权贵和宠臣。
  • 栖托 (qī tuō):寄托,依靠。
  • (zǐ):诋毁,非议。
  • 拾尘 (shí chén):指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七日不得食,后颜回讨米回来煮饭,饭熟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饭吃,后颜回解释是看见灰尘落在饭上,想抓掉却已吃进嘴里,故称“拾尘”。
  • 掇蜂 (duō fēng):指周宣王时,尹吉甫听信后妻之言,疑其子伯奇毒害后母,伯奇被逐,后伯奇用荷叶作衣,采花而食,清晨履霜而行,作《履霜操》以自明,宣王出游闻之,感悟而迎伯奇归,后其父知其冤,射杀后妻。
  • 瓜田李下 (guā tián lǐ xià):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翻译

君子应当预防未发生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远离嫌疑。 不要接近权贵和宠臣的门庭,也不要与寡妇的儿子交往。 如果依靠权贵,最终还是会被人诋毁。 一旦与孤儿交往,可能会被怀疑有私心而非真正的慈爱。 即使是圣贤,也会被“拾尘”和“掇蜂”这样的误会所欺骗。 在瓜田和李下,君子应当格外谨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列举“权倖门”、“寡妇儿”、“拾尘”、“掇蜂”等具体情境,强调了君子在行为上应当远离嫌疑,保持清白的重要性。诗中运用了历史典故和比喻手法,如“拾尘”和“掇蜂”分别指孔子和伯奇的误会,以及“瓜田李下”这一成语,都生动地表达了君子应当避免引起不必要猜疑的道理。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对君子行为准则的一种倡导和警示。

朱诚泳

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 13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