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同北门城楼有感

· 江源
闲上高楼第一层,千秋遗恨望中增。 玉颜底事埋青冢,隆准何年困白登。 御水尚遗金帅碣,方山犹有魏家陵。 登临吊古凭谁和,呼起坡仙次第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隆准:指高鼻梁,这里指汉高祖刘邦。
  • 白登:地名,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汉高祖刘邦曾在此被困。
  • 金帅碣:指金朝将领的碑碣。
  • 魏家陵:指北魏皇家的陵墓。
  • 坡仙:指宋代文学家苏轼,因其诗文风格豪放,有“坡仙”之称。
  • :继续,接续。

翻译

闲暇之余,我登上高楼的最高层,眺望远方,千年的遗恨在心中油然而生。 为何美丽的女子要埋葬在青冢之下,高鼻梁的汉高祖又何时被困在白登? 御水河畔还留有金朝将领的碑碣,方山之上依旧有北魏皇家的陵墓。 登高望远,凭吊古迹,无人能与我共和,真希望能呼唤起苏轼,让他继续我的诗篇。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登上高楼远眺的视角,抒发了对历史遗恨的感慨。诗中提到的“玉颜埋青冢”和“隆准困白登”,分别指代了历史上的悲剧和英雄的困境,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末句呼唤苏轼,希望他能继续自己的诗篇,显示了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对才华横溢的文人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文学的热爱。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