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岁大饥莆中民风八首

· 朱浙
二麦无秋稌黍空,早田愁旱晚愁风。 今年气候何乖舛,百种天灾四处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辰岁:指某一年的甲辰年,具体年份需根据历史背景确定。
  • 大饥:严重的饥荒。
  • 莆中:地名,今福建省莆田市一带。
  • 民风:民间的风俗习惯,此处指民间的情况。
  • 二麦:指大麦和小麦。
  • 无秋:没有收成。
  • 稌黍:稻谷和黍子,泛指粮食作物。
  • 早田:指早季种植的田地。
  • 愁旱:担心干旱。
  • 晚田:指晚季种植的田地。
  • 愁风:担心风灾。
  • 气候:指天气和气候条件。
  • 乖舛:不正常,违背常规。
  • 天灾:自然灾害。

翻译

甲辰年,莆田地区遭受严重的饥荒,大麦和小麦都没有收成,稻谷和黍子也空空如也。早季种植的田地担心干旱,晚季种植的田地则担心风灾。今年的气候为何如此反常,各种自然灾害在四处同时发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甲辰年莆田地区遭受的严重饥荒景象,通过描述农作物的歉收和农民对自然灾害的担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难和人民的苦难。诗中“二麦无秋稌黍空”一句,直接揭示了粮食的严重短缺,而“早田愁旱晚田愁风”则进一步以农民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对未来收成的忧虑。最后两句“今年气候何乖舛,百种天灾四处同”,不仅表达了对异常气候的困惑,也暗示了这种天灾对整个地区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朱浙

明福建莆田人,字必东,号损岩。嘉靖二年进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群臣必欲帝母昭圣皇太后,浙亦上疏力争。帝怒,立捕至内廷,除名为民。有《天马山房遗稿》。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