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咏

· 朱浙
冬杪暖于春,晴初绝点尘。 看山因到寺,落日不逢人。 石陡怜苔涩,天多觉树贫。 邻僧收败叶,来瀹茗花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冬杪(miǎo):冬末。
  • 晴初:初晴之时。
  • 绝点尘:形容空气清新,没有尘埃。
  • 苔涩:苔藓干枯。
  • 瀹(yuè):煮。

翻译

冬末时节,天气暖和得像春天一样,初晴的天空清新无尘。 我来到山中的寺庙,欣赏着山景,夕阳西下,周围却没有其他游人。 山石陡峭,苔藓干枯,天空辽阔,显得树木稀疏。 邻近的僧人收集了枯叶,用来煮新鲜的茶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末山中的宁静景象,通过“冬杪暖于春”和“晴初绝点尘”表达了天气的宜人和空气的清新。诗中“看山因到寺,落日不逢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孤独感。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如“石陡怜苔涩”和“天多觉树贫”,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结尾的“邻僧收败叶,来瀹茗花新”则带有一种生活的恬淡与禅意,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朱浙

明福建莆田人,字必东,号损岩。嘉靖二年进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群臣必欲帝母昭圣皇太后,浙亦上疏力争。帝怒,立捕至内廷,除名为民。有《天马山房遗稿》。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