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勾漏

仙灵存窟宅,瑶木荫岩栅。我行选名山,始蹑勾漏石。 我闻勾漏为二十二之洞天,纡盘勾曲非人寰。上有石峰千丈之崟岌,前有清溪万折之潺湲。 普照嵓前云出入,白沙洞口云流湿。仙坛石床互低昂,宝盖灵幡复披拂。 石鼎丹炉五百春,栖真昔有葛仙人。道穷要眇归玄牝,心自虚无养谷神。 策杖芒鞋寻碧洞,临风迤逦觅仙伦。仙乎仙乎不可见,稚川杳矣谁能亲。 忽闻招我彩云里,便御茅龙朝太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窟宅:洞穴,这里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瑶木:传说中仙境里的树木。
  • 岩栅:岩石构成的屏障。
  • 勾漏:地名,指勾漏山,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崟岌(yín jí):高耸险峻。
  • 潺湲(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
  • (yán):同“岩”,山崖。
  • 披拂:飘动。
  • 玄牝(xuán pìn):道家术语,指宇宙的根本和生命的源泉。
  • 谷神:道家术语,指生命的本质。
  • 策杖:拄着拐杖。
  • 芒鞋:草鞋。
  • 碧洞:指仙境中的洞穴。
  • 稚川:指勾漏山,因传说中的仙人葛稚川曾在此修炼。
  • 茅龙:传说中仙人骑乘的神兽。
  • 太真:指天上的神仙。

翻译

神仙居住在洞穴中,仙境的树木遮蔽着岩石屏障。我为了寻找名山,开始踏上勾漏山的石阶。 我听说勾漏山是第二十二个洞天福地,曲折蜿蜒,非人间所能比拟。山上有着千丈高的险峻石峰,前方有蜿蜒曲折的清澈溪流。 在普照岩前,云雾时隐时现,白沙洞口的云雾湿润。仙坛和石床高低错落,宝盖和灵幡随风飘动。 石鼎和丹炉已经历五百春秋,曾经有葛仙人在这里修炼至道。他的道深奥至极,归于宇宙的根本,他的心虚无缥缈,养育着生命的本质。 我拄着拐杖,穿着草鞋,寻找碧绿的洞穴,迎风而行,寻找仙人的踪迹。仙人啊,仙人啊,我看不见你,稚川山已经遥远,我怎能亲近? 忽然间,我被召唤到彩云之中,便骑着茅龙,朝拜天上的神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勾漏山的赞美。诗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勾漏山的自然景观与仙境的神秘气息融为一体,表达了对仙人生活的憧憬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勾漏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何其伟

何其伟,字丽充,号玄洲,番禺人。明嘉靖至天启时人。约卒于明熹宗天启五年(一六二五),年七十二。曾在广西陆川县任官。何其伟诗以天启富春令何其伟子所镌明天启版《鷇音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馆藏孤本)为底本。 ► 1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