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诸君子携歌者过饮草堂醉后赋此

· 佘翔
何来白眼客,樽酒共留连。 词藻凌三晋,风流恰七贤。 蝉声消暑气,山色带秋烟。 况有何戡在,酣歌五柳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眼客:指眼睛明亮、有神采的客人。
  • 词藻:指华美的文辞。
  • 三晋:古代指晋国的三个分家,这里泛指古代的晋国。
  • 风流:这里指才华横溢、风度翩翩。
  • 七贤:指东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即竹林七贤。
  • 蝉声:蝉的鸣叫声。
  • 暑气:夏天的热气。
  • 秋烟:秋天的雾气。
  • 何戡: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酣歌:尽情地唱歌。
  • 五柳:指陶渊明,因其宅旁有五棵柳树,自称“五柳先生”。

翻译

哪来的眼睛明亮、神采奕奕的客人,带着酒来与我共饮,一起留连忘返。 他们的文辞华丽,超越了古代的晋国,风度翩翩,恰似竹林七贤。 蝉的鸣叫声消解了夏日的炎热,山色被秋天的雾气所笼罩。 更难得的是有何戡这样的朋友在场,我们在陶渊明般的田园中尽情歌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与几位才华横溢的朋友在雨中共饮的情景。诗中“白眼客”形象生动,展现了客人的神采与风采。通过“词藻凌三晋,风流恰七贤”的对比,赞美了客人的文采与风度。后两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诗意的氛围。结尾提及“何戡”与“酣歌五柳前”,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佘翔

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汉,号凤台。嘉靖三十七年进士。任全椒知县。与御史议事意见相左,即拂衣罢去,放游山水以终。工诗,有《薜荔园诗稿》及《文草》。 ► 12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