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送师御史之浙中

燕台九日送行旌,欲行不行骢马鸣。 祖席正逢黄菊兴,亲闱先动白云情。 霜飘斧钺江边驻,日出楼船海上行。 磊落此身真报主,岂徒壮观说平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台:古代燕国的都城,这里指北京。
  • 行旌:指出行的旗帜,代指出行的人。
  • 欲行不行:想要走又停下,形容犹豫不决。
  • 骢马:青白色的马,这里指骑马的人。
  • 祖席:送行的宴席。
  • 黄菊兴:指黄菊盛开的时节,即秋天。
  • 亲闱:指家中的长辈。
  • 白云情:比喻对家乡的思念。
  • 斧钺:古代兵器,这里指军队。
  • 楼船:古代大型船只,这里指战船。
  • 磊落:形容人品正直,胸怀坦荡。
  • 壮观:宏伟的景象,这里指壮丽的功业。

翻译

在北京的九日,我送别御史前往浙中, 他骑着青白色的马,欲行又止,马儿嘶鸣。 送行的宴席恰逢黄菊盛开的秋日, 家中的长辈已先动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霜降时,军队驻扎在江边, 日出时,战船在海上航行。 我这磊落的身躯,真真切切是为了报效国家, 岂止是为了平生所追求的壮丽功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送别御史的场景,通过秋日的黄菊、江边的军队和海上的战船,展现了壮丽的边疆景象。诗中“磊落此身真报主”一句,表达了诗人忠诚报国的决心,而“岂徒壮观说平生”则显示了诗人不仅仅追求外在的功名,更重视内心的忠诚与责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情。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