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令行
山东郡县一百八,无有一城无战场。到今漂血成野水,如山白骨横秋霜。
云台功高将不收,投笔亦有书生谋。黄金大印赐豪贵,白面岂得言封侯。
唐朝公卿集如云,平原太守名不闻。二十四城见贼走,抗城乃是平原守。
君不见前者寇盗时,县吏州官各亡命。北梁白马终日行,济上黄旗错相映。
不闻开门战,但闻开门迎,嗟乎,平原太守乐陵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乐陵令:乐陵县的县令。
- 云台:古代用于祭祀的高台,此处可能指功臣的纪念台。
- 投笔:指放弃文职,投身军事。
- 白面:指面容白皙的文弱书生。
- 唐朝公卿:唐朝的高级官员。
- 平原守:平原郡的守将。
- 北梁白马:北梁可能指北方的某个地方,白马可能指骑兵。
- 黄旗:古代军旗,此处可能指敌军的旗帜。
- 开门迎:指打开城门迎接敌人。
翻译
山东有一百零八个郡县,没有一个城池不曾成为战场的。至今,血流成河,野地被染红,如山的白骨在秋霜中横陈。 云台上的功高将领未被收录,投笔从戎的书生也有智谋。黄金大印赐予了豪贵,但白面书生怎能谈封侯之事。 唐朝的公卿云集,平原太守却名不见经传。二十四座城池见到贼寇便逃,只有平原郡的守将坚决抵抗。 你没看见之前的盗贼横行时,县吏和州官各自逃命。北梁的白马骑兵终日行进,济上的黄旗错综复杂地相映。 没听说有人开门迎战,只听说有人开门迎接敌人,唉,平原太守和乐陵令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山东地区的战乱景象,通过对比云台功臣与投笔书生的不同命运,以及平原太守与乐陵令在战乱中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和官员无能的深刻批判。诗中“漂血成野水”、“白骨横秋霜”等意象生动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而“开门迎”与“开门战”的对比,更是深刻揭示了当时官员的懦弱与无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