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二首

閒居知时节,习静观卷舒。 日月无恒处,念往寡欢娱。 岁徂浮云阴,积雪皓中衢。 豫章产江滨,孤蕙敷山隅。 芳烈虽靡亏,遐远宁见需。 所愿勖明德,庶以酬居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閒居:闲居,指无事可做时的生活。
  • 习静:习惯于安静,指追求内心的平静。
  • 卷舒:指自然界的变化,如云卷云舒。
  • 恒处:固定的位置。
  • 岁徂:岁月流逝。
  • :明亮,洁白。
  • 中衢:大道中央。
  • 豫章:古代地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 孤蕙:孤独的蕙草,蕙草是一种香草。
  • :分布,生长。
  • 芳烈:芳香浓烈。
  • 靡亏:没有损失,保持原样。
  • 遐远:遥远的地方。
  • 见需:被需要。
  • :勉励。
  • 明德:美德,高尚的品德。
  • 居诸: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翻译

闲居在家,我知晓时间的流转,习惯于静谧中观察自然的变化。 日月不停地变换位置,回忆过去,我感到少有欢乐。 岁月匆匆流逝,浮云遮蔽了天空,积雪洁白地覆盖在大道中央。 豫章的产物生长在江边,孤独的蕙草在山角绽放。 它们的芳香虽然依旧浓烈,但遥远的地方未必有人需要。 我愿勉励自己培养美德,希望能以此回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所思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对过往的回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德追求的决心。诗中“日月无恒处”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末句“所愿勖明德,庶以酬居诸”则彰显了诗人对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回应和回报。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