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寄别诸同社

· 佘翔
一溪流水暮云天,津口停桡客未眠。 壮士吹笳防睥睨,佳人捣练怨婵娟。 疏狂字灭三年刺,悲愤歌残九辨篇。 何似山中歌寂寞,闭门惟草子云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寄别:寄送离别之意。
  • 同社:同在一个社团或组织中的人。
  • 流水:流动的水。
  • 津口:渡口。
  • 停桡:停船。桡,船桨。
  • 壮士:勇敢的男子。
  • 吹笳:吹奏笳(一种古代乐器)。
  • 防睥睨:防备斜视,意指警惕四周。
  • 佳人:美丽的女子。
  • 捣练:捣衣,古代女子常在秋天捣衣,准备冬衣。
  • 婵娟:美丽的女子,这里指月亮。
  • 疏狂:放纵不羁。
  • 三年刺:三年之久的刺,指长时间的痛苦或困扰。
  • 悲愤歌:表达悲伤和愤怒的歌曲。
  • 九辨篇:古代文献,具体内容不详,可能指某种深奥的文献或乐章。
  • 山中:山间。
  • 歌寂寞:歌唱寂寞之情。
  • 闭门:关门。
  • 草子云玄:草书,子云玄可能指某种深奥的草书字体或文献。

翻译

一溪流水伴着暮色天空,我在渡口停船,客居未眠。勇敢的男子吹奏笳乐,警惕四周,美丽的女子在月下捣衣,心中怨恨。我放纵不羁,字迹已模糊,三年的痛苦如刺在心;悲愤之歌已唱尽,九辨篇的深奥已成过去。何不像在山中那样,歌唱寂寞,闭门研读深奥的草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舟中寄别同社的情景,通过流水、暮云、津口等自然景象,以及壮士、佳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中“疏狂字灭三年刺,悲愤歌残九辨篇”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悲愤,而结尾的“何似山中歌寂寞,闭门惟草子云玄”则展现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佘翔

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汉,号凤台。嘉靖三十七年进士。任全椒知县。与御史议事意见相左,即拂衣罢去,放游山水以终。工诗,有《薜荔园诗稿》及《文草》。 ► 12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