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六桥图

· 佘翔
为爱杜陵诗兴豪,浣花桥畔草堂高。 沙堤垂柳移三竺,海岛横云驾六鳌。 波荡楼台虹饮涧,声闻霄汉鹤鸣皋。 明时空把中流柱,偃蹇江潭见楚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杜陵:指杜甫,因其故居在长安城东南的杜陵,故常以杜陵指代杜甫。
  • 浣花桥:指成都杜甫草堂附近的浣花溪上的桥。
  • 三竺:指杭州西湖的灵隐寺、天竺寺等三座寺庙。
  • 六鳌:神话中的六只巨鳌,常用来形容壮观的景象。
  • 虹饮涧:形容桥梁如彩虹般横跨涧水。
  • 霄汉:天空极高处,银河。
  • 中流柱:比喻坚定不移的支柱或核心。
  • 偃蹇:高耸、挺立的样子。
  • 楚骚:指楚辞,尤其是屈原的作品。

翻译

因为喜爱杜甫的诗作豪放,我在浣花桥畔的草堂高处沉思。 沙堤上的垂柳仿佛移植到了三竺,海岛上横亘的云彩如同六鳌驾临。 波光荡漾,楼台似虹桥饮涧,鹤鸣声响彻霄汉,回荡在皋泽之间。 明亮的时光中,我空自坚守着中流砥柱,却在江潭边挺立,仿佛见到了楚辞中的景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杜甫诗作的赞美,表达了对杜甫豪放诗风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浣花桥、三竺、六鳌等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丰富想象。后两句以中流砥柱自喻,表达了诗人坚守信念、不随波逐流的决心,同时通过对楚辞的提及,暗示了自己对古典文学的深厚情感和追求。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杜甫诗风的继承与发扬。

佘翔

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汉,号凤台。嘉靖三十七年进士。任全椒知县。与御史议事意见相左,即拂衣罢去,放游山水以终。工诗,有《薜荔园诗稿》及《文草》。 ► 12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