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登元武台

· 佘翔
仙坛缥缈接瑶京,地尽东南一望平。 万派溪流奔巨壑,千重树色隐孤城。 蟾蜍倒挂窥金镜,沆瀣低垂酌玉衡。 莫讶荷衣轻谒帝,云门欲听步虚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武台:古代祭祀神灵的场所。
  • 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 瑶京:传说中的仙境。
  • 万派:众多支流。
  • 巨壑:深邃的山谷。
  • 蟾蜍(chán chú):传说中的月宫中的动物,这里指月亮。
  • 金镜:比喻明亮的月亮。
  • 沆瀣(hàng xiè):夜间的水气,露水。
  • 玉衡: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这里指北斗星。
  • 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服,比喻隐士的服饰。
  • 谒帝:拜见天帝。
  • 云门:传说中天宫的门。
  • 步虚声:道教中神仙的歌唱声。

翻译

仙境般的祭坛隐约连接着传说中的瑶京,站在地势尽头的东南方向,一片平原展现在眼前。 众多溪流汇入深邃的山谷,千重树影中隐约可见孤城的轮廓。 月亮仿佛倒挂在空中,窥视着明亮的月光,夜间的露水低垂,仿佛可以舀取北斗星的光辉。 不要惊讶我穿着轻盈的荷叶衣去拜见天帝,我渴望在云门之外聆听神仙的歌唱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夜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仙境般的景致和超凡脱俗的情感。诗中“缥缈”、“瑶京”、“万派”、“巨壑”等词语构建了一个梦幻而宏大的自然景观,而“蟾蜍倒挂”、“沆瀣低垂”则巧妙地描绘了月夜的静谧与神秘。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超然的心境。

佘翔

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汉,号凤台。嘉靖三十七年进士。任全椒知县。与御史议事意见相左,即拂衣罢去,放游山水以终。工诗,有《薜荔园诗稿》及《文草》。 ► 1220篇诗文